-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讲 唐诗 唐代文学中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 唐诗的分期: 一是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烔、卢照邻、骆宾王 二是盛唐: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三是中唐 四是晚唐: “小李杜” 李商隐和杜牧 一、李白的《蜀道难》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嵩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和杜甫齐名,人称“ 李杜 ” 诗风“ 豪放飘逸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誉为诗仙 二、杜甫的《登高》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 A、35岁前是其读书与漫游时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35至44岁是其困守长安十年时期: 《兵车行》《丽人行》 --沉郁顿挫的诗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45至48岁,为官及流亡时期: 代表作“三吏”、“三别” D、49至59岁是其漂泊西南时期: 诗风更加沉郁悲凉 “诗史” “诗圣” (6)本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格律严整,四联皆对 一是句与句对,颔联与颈联相对: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二是句中自对 首联内上句“风”对“天”,“急”对“高” “渚”对“沙”,“清”对“白” “猿啸”对“鸟飞” 李白杜甫诗歌的差异 (1)诗歌内容上有差异 李白诗歌多是个人性情抒发,杜甫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现社会理想;李白多从个人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立场出发,对现实无深入体察,杜甫从具体社会生活现实出发,以社会政治理想为准绳,力图解决现存的社会矛盾。 (2)诗歌风格上有差异 李白诗歌豪迈奔放,潇洒飘逸;杜甫诗歌沉郁顿挫,含蓄深沉。同写悲,李白悲壮旷达,夸张而有气势,如:“弃我今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杜甫悲凉,夸张其潦倒之境遇,如:“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3)诗歌表现上有差异 李白多用凤凰、大鹏等富于神话色彩的诗歌意象,杜甫常用孤雁、瘦马、古柏等富于沧桑感的意象;李白以情感驭文,其诗汪洋恣意,其情海阔天空,艺术创造上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极致,杜甫严谨缜密,其诗博大深沉,兼容并蓄,把中国古典的现实 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 三、白居易与《长恨歌》 2、双重主题:既有讽刺又有同情 A 、讽刺“戒鉴”。诗的前半部讽刺唐明皇纵情淫乐、荒淫误国。这首诗古往今来劝讽之意很浓重,现实意义重大:重色害国害民;重色误前程;于己于民于国皆不利。讽喻当时和以后的统治者应该以唐玄宗不戒,不要因重色而误国,给自己造成“长恨”。 恨因重色轻国的君主悲剧;恨因君主的悲剧而导致的国家的悲剧;恨因社会的悲剧而导致的女性的悲剧。 B、歌颂“爱情”。歌颂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亘古爱情。诗有前半是长恨之因,诗歌后半部分用充满同情的笔调写唐明皇刻骨铭心的相思,在幻境中唐明皇感情真挚――两人生死不渝,从而使诗的主题由讽刺转为对李杨二人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是长恨的正文。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但在歌颂中仍然暗含讽刺,如诗的结尾两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便暗示了正是唐明皇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恨事。 3、艺术特色 (1)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