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中考物理阅卷感悟 第 PAGE 4 页 共 NUMPAGES 6 页
抓基础强落实,重实践育能力
——中考阅卷现场感悟
江苏省沭阳教研室 徐梓让
一、试卷概况
时间分值:本次考试理化是合卷,共12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物理60分,化学40分,物理按比例实际考试时间是120*60/100=72分钟。
题型赋分:选择题共10小题,共15分,前5题1分/题,后5题2分/题;填空题6小题,每空1分,共15分;作图计算题3小题,共14分;实验题4小题,共16分。
整卷印象
浏览今年物理试题,感觉很亲切也很真实;相信考生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样的试题有利于考生考场发挥,有利于人才选拔,也有利于一线教学的实施;尽管有人说比较平常,但我更要说——平常感觉真的是很好,若老师能以平常心教、学生以平常心学,考生以平常心考,也许我们的教育会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1.试题量大。72分钟时间,满分60分,考了23个小题,4页半卷面,涉及近百个知识点(有重复);无论是阅读量、计算量、思维量、书写量都是很大的,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解情况、思维敏捷情况,而且还考查学生熟练情况,可以说是一份超大容量、超高密度的试卷;
2.覆盖面广。23个小题,从不同侧面实现单元知识覆盖率100%,重点知识实现反复覆盖,易错点也得到足够的关注,并作为区分的重要抓手,体现命题者的智慧与良苦用心。
3.重视基础。全卷紧紧围绕课标要求,着力践行“教什么考什么”的理念,没有很难的题,更没有偏怪题,导向性好,很难得也很有意义;
4.关注实验。本卷明示实验题是4个小题,计16分,而分布在其它题型中的隐性实验题还很多,粗略看一下,应该还有十多分是关注实验、实践、活动类的试题,整卷来看,涉及实验实践类题分超过三分之一,接近一半,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而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作为初中物理教学,让学生了解简单的物理知识及现象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实践、参与物理活动之中,培育这一意识、使之养成观察、实验、思考的习惯更加重要。但在现实教学中,相关实验与实践活动被关注的程度并不平衡,很不充分,命题人能突破现实限制,贴近一线而高于一线,体现出高站位的育人理念,值得充分肯定。
5.注重方法。本卷没有过多的数学计算,注重物理的方法,轻数学数字的计算。这也是新课标着力体现的精神,作为初中生,了解物理知识,知道物理现象,尝试探究的方法,培育探究的意识,进而训练思维能力。定性处理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过多的精确计算应用类问题,不是当下可实现的问题,相信,这样的命题会得到一线的认可,对教学的导向也是好的。
三、现场反馈
本次阅卷实行网上全市统阅,我们阅卷点有17位老师分七个题组进行全封闭阅卷,在网阅中发现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超出我们的想象,相信也远超出命题人的预设,由此也看出“从教不易,命题亦难”……选择题是机读自动赋分,现就人工阅卷的“填空题”“作图计算题”“实验题”发现的典型问题摘要分析供参。
1.规范表达差:答题错误是多种多样的,有知识性,也有技术性的,还有失误。作为阅卷人,早已见怪不怪,但规范性差,还是最引人注目,相信也事关“教、学、管、研”的多个方面,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而解决这个问题也并非很难,只是关注不够!
题11是用电常识题,用电器“并联”人体安全电压“不大于36伏特”。这是专业的也是常识类的问题,从阅卷现场看,除了根本不懂外,有写成“并连”,我们认为这不是简单错别字的问题,而是规范性差,如此关键的用字,不应出现错误,体现“教与学”过程中规范要求不够。36伏安全电压,是生产常识,有些学生,不标单位,有的标错单位,都是要求不严,规范不好之故;
题13中,飞机起飞机械能逐渐“增大”,题中明确要求这里对应着起飞过程,能量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填增大,变大都是可以的,但有一部分填成“大”,显然不合题意,还有填成“升高”,其实这种答案让阅卷老师很为难,能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说升高与降低不合适,属于不规范表达,但也可以感觉到,这位考生是知道这个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的……我这里想说的是:这种不规范的表达是本次考试中临时产生,还是一贯如此?教学中老师有没有严格规范,平时考查中发现了没有……
题14中,月球车不用内燃机的原因是“月球表面缺氧,内燃机无法内燃”,考卷上有很多词不达意的神回答,当然这里有不懂内燃机工作条件的知识缺漏,但更多的是表达不规范,不重视物理专业俗语的学与用;
题16中,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但有些考生答成与导体的“距离”有关,这显然是错误的,但我相信,这个考生想表达的就是导线的长度,而不是指两点间的距离,但他恰恰这样写了。是他不知道规范表达,还是不重视表达,还是没有规范表达的习惯…..这些是不是可以追塑到我们平时的教学要求?
题1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