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区抽水试验作业指导书
 第一节  抽水试验的目的
抽水试验的目的是暴露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了解边界条件和含水层之间、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取得水文地质参数(导水系数或渗透系数、贮水系数或给水度、越流系数等),为预测矿坑涌水量提供依据。
第二节  抽水试验孔的布置
    1. 抽水试验钻孔应具有代表性,一般布置在首期开采地段或第一开采水平,富水性强、裂隙或岩溶发育、构造破碎带发育的地段,或地表水体附近。
2. 抽水试验观测孔的布置应根据试验的目的、水文地质条件、计算方法和公式的要求确定,尽可能利用地质勘探孔及人工或天然水点作为观测点。
第三节  抽水试验孔的要求
    1. 抽水试验水位降低的深度与次数。
    1.1  抽水试验水位降低深度应尽量大,一般不少于10米。大水矿床抽水试验水位降低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其孔组叠加的抽水量应达到1000米3/时;当抽水量已经达到上述要求,而仍达不到初步评价要求时,需经设计、矿山和地质部门协商,另行组织力量,密切配合生产部门的排水疏干试验方案,共同进行专门性的大型抽水试验工作。
    1.2  抽水试验水位降低次数:当采用涌水量与水位降低相关分析法预测矿坑涌水量时,应进行三次水位降低,三次水位降低的S3应达到最大值,S2、S1应分别为S3的2/3、1/3;其它情况下,一般可进行一次大降深抽水试验。
    2. 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条件和要求
    2.1 稳定流抽水试验一般适用于具有“裘布依”型稳定条件的含水层和具有“傍河型”稳定条件的水体近旁。抽水试验时,动水位和出水量观测的时间,宜在抽水开始后的第5、10、15、20、25、30分钟各测一次,以后每隔30分钟或60分钟测一次。
   2.2  稳定流抽水试验的质量标准:
    2.2.1 在稳定时间内,涌水量和水位的波动不得超过一定范围,且不得有持续下降或上升的趋势。水位波动范围:主孔应不超过平均值的1%,观测孔应不超过2cm;涌水量波动范围不超过平均值的3%。
    水位和涌水量的误差值按下式计算:
      误差值=×100%
    2.2.2 抽水试验稳定延续时间,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承压水>8小时;
潜  水  8—16小时;
越流系统含水层  16—24小时。
    3.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
    3.1 一般采用定流量或阶梯定流量抽水,也可进行定降深抽水;越流系统含水层一般可进行一次定流量抽水。
    3.2 抽水试验过程中应同时观测水位和流量。观测的时间要求,可按抽水试验开始的第1、2、3、4、6、8、10、15、20、25、30、40、50、60、80、100、120分钟进行观测,以后可隔30分钟观测一次。
    3.3 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应根据水位降深—时间半对数曲线确定。承压水和潜水在上述曲线出现固定斜率的渐进线后,一般延续一个对数周期;越流系统含水层在降深—时间半对数曲线经过拐点后趋于水平时为止。
    3.4 抽水试验过程中应绘制降深—时间半对数曲线和不同时刻的等水位线,掌握试验进程,分析出现的问题。
3.5 抽水试验停泵后应连续测量恢复水位。通常以1、3、5、10、15、30、……为间隔顺序观测,直至完全恢复为止。
第四节  注意问题
1. 洗孔和试抽是保证抽水试验质量的关键。正式抽水前应进行洗孔和试抽,直至孔内出水澄清时为止。
2. 正式抽水试验前应连续系统地测量抽水孔、观测孔及其它水点的自然水位、流量。
3. 抽水试验过程中应采水质分析样。
   4. 抽水试验过程中应防止抽出的水回渗和倒灌,注意观察地面沉降和塌陷情况。
5. 抽水试验结束后应测量验证抽水钻孔的深度。
6. 抽水试验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参见《水文地质手册》 地质出版社1978年4月出版  河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四大队主编。
7. 抽水试验结束后应提交涌水量Q、降深S及恢复水位与时间t的过程曲线图。Q=f(x)曲线图和q=f(s)曲线图。(参见《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一单元+写话:注意说话的语气(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话能力提升(统编版).pptx VIP
 -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观.ppt VIP
 - 关爱保护未成年人.pptx VIP
 - 实践党创新理论“三个境界”.doc VIP
 - 企业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化工工艺安全管理规定.docx VIP
 - 数电模电完整版练习试题附答案.doc
 - 企业设备、建(构)筑物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指南.pdf VIP
 - 2020 电工装备供应商数据采集及接口规范第1部分通用部分.docx VIP
 - 《画出你的想象》教学设计4-10画出你的想象-二年级上册美术.docx VIP
 - 心理卫生 mental health.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