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前言 3
地层 3—8
构造 9
断层 9—12
节理 12—13
褶皱 13—18
岩浆岩 19—20
湘江河谷地貌与沉积特征及地下水 20—25
边坡 25
结束语 26
第一章 前言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地球包括固体地球及其外部的大气。固体地球包括最外层的地壳、中间的地幔及地核三个主要的层圈。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上层,即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地质学在理论上和解决实际问题上都担负着重大的使命。所以地质学更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它与国家的建设及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地质学要用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寻找粳稻、更经济适用的矿物资源。而地下水是生活与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资源。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西北,地表相当缺乏,在这些地区,可以说,找到了地下水,就无异于找到了粮食。上述所有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能源与地下水资源都需要用地质学的理论和实践去查明。
野外现场教学和实习是地质类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校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出野外实践。学生通过在野外多认识一些地质现象,要求学生学会初步掌握罗盘的使用,提高对地质野外的分析观察能力。
第二章 地层
地层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层状岩石(含沉积物)。岩状岩石泛称为岩层。地层形成时事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较老的地层先形成,位于较下部位,较新的地层后形成,覆于较上部位。
地层的分布: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 下部紫红色板岩、砂质板岩、变质石英砂岩,中部厚层状、块状灰白色变质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上部浅灰色、紫红色、灰黄色砂质板岩、粘土质板岩、凝灰质板岩。厚1366-2425米。
时代年鉴表:
界
系
统
组
段
新生界
(kz)
第四季(Q)
第三季(E)
中更新统(Q2b)
白沙井组()
上段 下 段
上古生界
()
泥盆系(D)
上泥盆统(D3)
中泥盆统
(D2)
锡矿山组
(D3x)
佘田桥组
(D3s)
元古界
(Pt)
板溪群
(Ptbn)
五强溪组
(Ptbnw)
中段Ptbnw
下段Ptbnw
3、泥盆统系砂岩、粉砂岩、泥灰岩
中泥盆统跳马涧组 下部灰白色石英砂岩、砂砾岩、砾岩,上部紫红色泥页岩、粉砂岩厚61-204米。
中泥盆统棋子桥组 下段灰色、灰黄色—厚层状泥灰岩,风化后为黄土色泥岩,延时致密坚硬,节理裂隙发育。
上泥盆统佘田桥组 灰白色、灰绿色薄质砂质页岩、下部夹泥灰岩,上部夹石英砂岩过度为厚层状、块状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厚度238.5米。厚层状、块状石英砂岩,岩石致密坚硬,节理裂隙有发育。
上泥盆统锡矿山组 灰白色薄质中层细粒石英砂岩夹灰绿色云母砂质页岩、页状粉砂岩及黄色页岩。厚度31.7米。
跳马涧
第四系残积洪积层 褐黄色粉质粘土,不均匀地含有碎石、块石,含量约为20-40%,最大含量50%。碎石、块石成分随母岩岩性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为砂岩、粉砂岩、泥质砂岩、硅质岩、变质岩等,粒径一般为2—25cm。粉质粘土为硬塑——坚硬状态,主要分布在山坡及坡脚的低洼处、冲沟沟口、新河三角洲等地,厚约0—15.5米左右。
第四季冲洪积层粉质粘土 红色,局部为粘土,部分地段过度为粉土或间夹砂、砂砾,颗粒随深度的增加由细向粗变化。具网纹斑状结构。随深度的增加颜色变浅,通常,上部为棕红色夹网状或蠕虫状的灰白色斑状,下部转为黄褐色与灰白色花斑状结构。上部坚硬,向下渐变为硬塑,可塑状态。层厚约3—12米不等。该层多为河漫滩相冲击物。在粉质粘土层地步的局部地段埋藏中密度的细砂或粉砂,0.3—6.3米左右、该层在微承压地下水作用下,当基础施工或振动时,易产生液化;另在该层底部埋藏有第四系中更新统冲击加沼泽沉积层,为灰黑色,含腐植物的淤泥质粉砂质粘土,呈软塑状态,厚达1.9—3.5米,它的存在对高层建筑深基础的地基定性不利,为上、中、下更新统上部河漫滩相冲击物。
第四系冲洪积圆粒或砾石 该层以硅质岩砾石为主,砾石直径0.5—5.8cm,圆或次圆状。含中粗砂30—40%,或粘土39—40%,为中秘或密实状态,极不地段发育不全,过度为中粗砂或粉质粘土含砾石层,分布于大的冲沟部位,新河三角洲及浏阳河,湘江阶地。厚0.8—8米不等。该层属河床向冲击物。构成全新统底部或上、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