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 ;本章目标 ;第一节 鱼病概述;二、鱼病发生的原因
引起鱼类发病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在外因——环境因素(理化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和内因——鱼本身的状态。
(一)引起鱼病的理化因素
理化因素中对鱼影响最大的是溶氧、水温、PH、有毒物质等。
1、水温:鱼类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是随着生活水域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一般体温比水温略高0.1~0.2℃。?当水温突然发生较大变化时,鱼类难以适应而死亡的例子很多。?另一方面,各种鱼类对水温都有各自一定的适应范围,有最高和最低的忍耐限度。 ;2、溶解氧:水体中溶解氧的高低直接影响鱼体的生存和生长。
?鲤科鱼类最适溶氧量应在5.5毫克/升以上,若溶氧不足,如4.1毫克/升,鱼生长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2毫克/升→→鱼浮头→→泛池。
?溶解氧低,载氧力相对弱,对缺氧也就敏感→→鱼病。
?溶氧低时,水体中有机物分解不彻底,而增加氨等有毒中间产物→→毒性。饲料系数增加,不生长,甚至抗病力减弱。 ;3、PH值:安全PH6--9.5,最高生产率PH7.5--8.5,我省红壤土多呈酸性,对鱼不利,清塘消毒使PH升高,当水体PH6或11时,鱼都不利,不利于水体交换。且PH下降,血中PH下降,载氧能力降低→→新陈代谢水平下降→→食欲降低→→生长受制;PH11对鳃有腐蚀作用→→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4、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氨气、硫化氢、重金属离子都会引起鱼类疾病。如:?鱼池底部腐殖质过多,并堆积了大量的没有分解的有机物,在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一方面消耗池水中大量溶氧,另一方面还能放出硫化氢、沼气、氨气等有毒有害物质和气体,对鱼产生毒害作用。?新开挖鱼池往往重金属盐类含量较高→→鱼体得病。因为铅、锌、汞可与鱼体体表和鳃分泌的粘液结合成蛋白质的复合物履盖上面,阻碍气体交换,造成死亡。 ;(二)引起鱼病的生物因素
1、病原生物:直接引起鱼类致病的生物,当水环境有利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而不利于鱼体时→→鱼群发病或死亡。
▲植物性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藻类等引起传染性鱼病。
▲动物性病原体:原生动???、蠕虫、甲壳动物等引起侵袭性鱼病(寄生性鱼病)。
2、敌害生物:直接吞食或间接危害鱼类的生物。
▲植物性:青泥苔、水网藻。
▲动物性:凶猛鱼类、鼠、蛇等。
3、中间宿主:很多生物本身不能使鱼致病,而是病原生物的中间宿主或传播者。如水蛭是寄生于鱼血液中的锥体虫的中间宿主;某些软体动物是吸虫的中间宿主。;(三)人为因素
1、机械损伤:拉网、运输不慎,往往造成鱼体受伤,引起组织发炎、细胞变性坏死。造成细菌、霉菌感染发病。
2、放养密度不当或混养搭配比例不合理,造成生长受阻,体质瘦弱,易患病死亡。
3、饵料变质或营养不足:霉烂变质饵料喂鱼,往往造成中毒死亡(国外有喂含黄曲霉素变质饵料,引起鱼的肝癌暴发的报道)。
4、鱼塘久未清理,消毒或清塘不彻底,引起鱼病发生。
5、施肥、投饵和投药不当引起鱼病。
6、引进病鱼(引种不当)。;(四)鱼体内在因素(鱼体的抵抗力)
1、不同种类有不同的抵抗力。生产上发现有些鱼特别易发病——如草鱼,而有些鱼不发病——如鲢鳙鱼从不感染肠炎病→→说明不同种类有不同的抵抗力。
2、同一种类、年龄不同、抗病力不同。如草鱼细菌性白头白嘴病只感染2. 6~3.3厘米夏花鱼种,而成鱼不感染→→说明同一种类,年龄不同有不同的抗病力。
3、同种之间个体抗病力强弱差异。即同种同龄鱼群发病引起大批鱼死亡,总有幸存者。→→说明同种同龄个体间抗病力也不同。
因此,考虑鱼病的发生时,不应孤立地考虑单一的因素,而要把外界环境和机体本身的内在因素联系起来,才能正确地了解鱼类生病的原因,正确诊断鱼病,及早治疗。 ;三、鱼病类别:
(一)按鱼类生长阶段划分为:
1、鱼苗病
2、鱼种病
3、成鱼病
(二)按病原体不同可分为:
1、传染性鱼病:由植物性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单细胞藻类等)引起的。
2、侵袭性鱼病:由动物性病原体(原生动物、蠕虫、软体、环节、甲壳动物等)引起的。
3、非寄生性鱼病:由鱼类敌害(凶猛鱼类、鸟类等)引起的。
4、由不良水质(缺氧、中毒等)引起鱼病。
5、由缺乏食物引起鱼病。;(三)按鱼病病灶或病变发生部位分:
1、皮肤病
2、鳃部鱼病
3、肠道鱼病
4、其他器官鱼病
三种划分标准各有利弊,目前较多运用的是第2种划分。按生长阶段划分易掌握,鱼苗阶段发病叫鱼苗病,但认识极肤浅,并不能涉及到鱼病的本质。因为很多病为各个阶段年龄鱼所共有(如锚头蚤病可发生在鱼种成鱼亲鱼各阶段)。按病灶发生部位划分虽较前者形象、具体,但也不能从本质上深刻反映(如烂鳃病有原生动物或甲壳动物或细菌引起等不同原因,而不同病原引起的防治方法完全不同),所以仅从病灶部位划分也不确切。而病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