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恒化式培养(连续培养) 连续培养达到稳态时 S0, F, X0=0 S, F, X S, V, X 稀释率D = F / V 通过改变基质浓度S(实际为改变F)可以控制不同菌的比生长速率,从而分离出所需要的菌种。 生产菌种的来源 * S  r时,μAμBB富集 S  r时,μAμBA富集 生产菌种的来源 * 固体培养(透明圈法) 固体培养常用于富集各种酶的产生菌。 含有酶的作用底物的培养基 底物被菌落产生的酶水解而形成透明圈 涂布、培养 生产菌种的来源 * 2.1.4.2 随机分离法 某些菌株的产物对其筛选没有直接的选择性指示作用,因而常采用随机分离法。 生产菌种的来源 * (1) 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抑菌圈法 预先涂布试验菌的培养基 抗生素生长菌周围出现抑菌圈,而其他菌周围无抑菌圈 涂布、培养 生产菌种的来源 关键——试验菌的选择 它直接影响:       检出的灵敏度       抗菌素的活性       抗菌谱 * 生产菌种的来源 在基本培养基(MM)上 野生菌(+) 产生长因子的突变株(+) 营养缺陷型菌株(-) * 生长因子包括 氨基酸 核苷酸 维生素  等 (2) 生长因子产生菌的分离— 生长圈法 * 涂布混合菌的平板 4℃冰箱保存 紫外线杀死原菌落,涂布营养缺陷型菌 生产因子产生菌周围出现生长圈 影印 MM CM 生产菌种的来源 MM 生长因子产生菌的分离— 生长圈法 * (3) 多糖产生菌的分离—菌落形态法 多糖产生菌的菌落外观粘稠,容易分别。 (4) 酶抑制剂产生菌的分离—酶靶法     O在待筛选菌培养液中加入靶酶,观察酶活性的变化,若酶活性降低,则此菌有可能产该酶抑制剂  生产菌种的来源 * 2.1.4.3 纯种分离 (1) 划线法 挑取菌种分区进行划线 培养 线的末端形成单菌落 生产菌种的来源 * (2) 稀释法  将菌种逐次稀释 向平板中加入稀释倍数较高的菌悬液 涂布 培养 形成单菌落 单菌落逐一分别接种斜面, 摇瓶,测性能 生产菌种的来源 * 2.2  菌种的选育 原理:依据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机制,人为的定向控制目的产物的积累。 自然选育 人工育种 * 2.2.1 自然选育 (1)定义 自然突变  在没有人工参与下微生物所发生的突变。 自然选育  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而进行的菌种选育过程。  菌种的选育 * ①多因素低剂量的诱变效应:   指由一些原因不详的低剂量诱变因素引起的长期的综合效应。    诱变因素:宇宙射线、短波辐射、低剂量诱变物                         质、H2O2    菌种的选育 (2)引起自然突变的原因 ②互变异构效应  DNA分子中碱基结构偶然发生的互变, 导致出现GT和AC碱基对,形成错配而发生基因突变。(10-8  ~10-9)   * (3)自然突变的后果 菌种退化,产量      质量  菌种稳定性     产量 (4)自然突变的应用      选育产量高、性能稳定的菌株 菌种的选育 * 挑取单菌落 (5)自然选育的方法 发酵液 种子液 斜面 涂平板 培养 生产能力测试 挑选出更好的菌株 菌种的选育 * 2.2.2 人工育种 诱变 杂交 原生质体融合 转化 转导 基因工程 2.2.2.1 人工育种技术 菌种的选育 (1)诱变    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来处理微生物细胞群体,使其中少数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 (2)原生质体融合    通过人为的方法使两个不同遗传性状的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发生遗传信息的重组,产生具有双亲遗传性状的重组细胞。 菌种的选育 (3)转导   利用转导噬菌体为媒介将部分供体基因转入受体细胞。 (4)转化   将较大的供体基因片段直接转入受体细胞发生重组。 (5)杂交   不同变种的细胞通过接合实现遗传物质的交换 菌种的选育 (6)基因工程    用人工方法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切割,再与载体DNA分子连接,然后导入某一受体细胞中使其进行复制、繁殖并得以表达。  * 菌种的选育 * 2.2.2.2 培养条件的优化 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正交设计法    响应面法 环境条件: 温度  pH  装液量  摇床转数   2.2.2.3 菌种及产品性能的检测 菌种的遗传稳定性:反复接种培养 毒性测试:少量产品的理化性能、动物、临床实验 菌种的选育 * (1)生产菌的基本特征 2.2.2.4 工业性生产实验  菌种的选育 指扩大至中试车间或工厂小规模的生产试验。 菌种发酵能力和效率:    菌种应具有在较短的发酵周期内高效、快速地将原料转化为高纯度、高产量的发酵产物的能力。 副产物:     发酵中不产生或尽量少产生与目的产品性质相近的副产物及其它产物。 菌种的生长繁殖能力: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