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决策策划书.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决策策划书 ——土木系“助学桥”专业实践首期策划 目录 …… …… …… 茅以升基金会介绍参考助学桥项目介绍文件及百度 参考助学桥项目介绍文件及百度 茅以升基金会简介 茅以升基金会理念 基金会的组织架构 基金会的品牌活动 “助学桥”公益慈善项目策划书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德胜三宝村“助学桥”项目 项目特点和背景 当地概况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属盆周边远山区,东邻达川,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巴中曾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等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巴中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 而项目所关注的平昌县德胜三宝村桥址坐落于沟溪河上,平常河流较小,为一小河沟。河沟中才堆有块石,村民出行可以踩石过河,但是遇到大水暑期踩石过河则十分危险。三宝村有近九百人,其中包括30名左右一至四年级的小学生要经此出行,在汛期对人员的安全威胁很大,所以当地村民迫切希望在此修建一座便民桥。 建桥需求 当地交通不便,500多户的村庄,因为一条泄山洪的小河阻断了去村舍的道路。据村主任介绍,在沟溪河上曾经有一座石桥,但是桥平面太低,桥墩设计也不科学,几年前被山洪冲毁了,目前孩子们上学、村里的人们出行都得从河底踏着石板过河。如果山洪到来就没有办法通行,孩子们也只有不去上课以保证生命安全。当地居民急切盼望修建一座能够有效抵御山洪的便民小桥。 而据拟建桥处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桥位处一般情况下水深不足1米,洪水时期最大水可达3米,洪水期为每年5月到10月。河道一岸为斜坡,地质为砂土,对岸为条石,两岸的直线距离约12米,而拟建桥处总跨径约16米。 学校困境 学校距离山底的村子20多里路,山路难走,加之孩子们过河更是危险,学校不得不下午三点就放学,让孩子们在天黑之前赶回家。据一位当地居民讲,村里有30多个孩子上学都要经过这条小河,而去年就有一个孩子过河时被山洪卷走。 技术环境建桥技术可行性学校院系技术支持,参考“无止桥 建桥技术可行性 学校院系技术支持, 参考“无止桥”项目中的技术部分 项目的SWOT分析 项目干系人及需求分析 lvpin项目的组织管理 lvpin 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分工 项目参与人管理 项目的质量目标比较麻烦 比较麻烦 项目目标概述 根据基金会要求,项目团队需要达到的目标为: 交付成果:建造一座跨径约16m的助学桥,功能满足附近居民学生通行的需要,并在洪水期间也能正常使用。 工期:2011年8月1日——2011年11月30日 成本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力求节约,考虑当地的经济水平和交通状况选用方案 宣传效果:利用本次机会大力宣传茅以升基金会,增加社会影响力,吸引捐款,并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内产生影响,带动后续项目的参与及发展。 根据相关院系领导及系团委实践组要求,项目团队还需要达到的目标为: 实践成果:“德胜三宝村助学桥调研建造支队”实践报告一份,包括活动文本及影像资料。 成果要求:基于反馈的实践报告及相关文本影像资料,分析并撰写土木工程系进行“助学桥”专业实践的可行性报告,并对各年级参加该专业实践的可能收获进行评估,形成书面报告。 宣传效果:在组织内进行活动经验交流,并对下一期助学桥的活动开展进行研讨,编制第二期助学桥专业实践的项目决策策划书。 项目目标分解 目标编码 目标名称 交付物描述及要求 备注 0 “助学桥”专业实践首期总体目标 作为土木系 “助学桥”专业实践项目第一期,前往山区进行项目试点,结合当地的经济、交通、建材等情况,在系老师提供技术支持的前提下,完成基金会要求的助学桥设计任务,并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审批后由施工单位完成助学桥的建设; 助学桥应能满足附近居民的日常使用需求,并在洪水期间保证桥梁的可靠性及通行人员的安全; 支队应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以便于后续实践项目的调整和发展。 1 与茅以升基金会的合作协定 与茅以升基金会内部“助学桥”项目负责人取得联系,并建立邮件、电话的日常沟通渠道; 交流基金会与实践支队对于项目的预期、定位及规划,就责任分配、资金、技术、与当地政府的联系、施工方的落实、宣传、支队队员的人身安全问题进行磋商,并取得一致意见; 最终在首期项目完成后,确立长期合作模式。 1.1 与茅以升基金会建立的合作 与茅以升基金会建立的合作应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支队联系负责人 获取茅以升基金会内部“助学桥”项目负责人的联系方式 初步的沟通以表达实践支队设计助学桥的意愿,并建立合作。 基本达成 1.2 项目定义书面文件 项目定义书面文件应由茅以升基金会“助学桥”项目组提出设想、实践支队草拟细节,最后由双方协商并通过正式书面文件。 内容包括: 项目责任分配具体细节 项目财务运作具体细节 项目技术支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