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高学校钟老师的历史课堂心齐、勤学、达礼、富有朝气2015.04.21 山高学校钟老师的历史课堂 心齐、勤学、达礼、富有朝气2015.04.21 四、得学生者得天下 主讲:海南侨中初中组长张丽萍 时间:2015.03.25 课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班级:八(3)班 课型:媒体、常规课 特点: (1)亲和,善调动,师生同台; 肢体语言、双问或多问,PK (2)掌握历史精髓,并盛情演绎; (3)了解历史,感悟史实,以理服人。 五、态度决定高度 一个酒店服务员故事。 爱历史教学、关爱学生,以您的热情与智慧备好课,组织好教学……课堂会变得更加美丽! 六、成功缘于团队的努力 (1)集体研讨、备课。 (2)注意协调、合作。 师生、学科组、不同学科老师之间 (3)深入钻研、不断创新。 (4)用心用力用情。 祝您教学开心!备考愉快! 祝2015年海口市历史学科中考取得好的成绩! 欢迎批评、指正与交流! 2015年海口市中学历史备考会 一、精心策划每一节课 科学梳理,适当提升 (1)创设问题情境 (2)紧扣单元主题 (3)充分调动学生 (4)关照时政热点 (5)对照“达标指导”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教学案例 主讲:金盘实验学校程爱茹老师 课题: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 社会的危机 时间:2015年4月2 日 班级:九(3 )班 教学特色: (1)设计合理、施教科学 (2)师生同台,有效探究 (3)讲练结合,目标达成 (4)投入情感,专业过硬 单元知识梳理案例1 单元知识梳理案例2 单元知识梳理案例3 专题复习常见之不足 教学案例1 主讲:定安思源学校历史学科 小王老师 时间:2015.03.18下午 课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班级:九(2)班 课型:媒体、专题复习课 不足: (1)没有目标定位。 (2)没有理解、内化、整合主题内容; (3)学生调动不够,学生学习任务落实不到位,老师很忙。 (4)题型与中考不符(连线、排序) 单元线索梳理案例 二、对照“达标指导”,落实学习任务(知识与能力) (八)科学技术 4.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对照“达标指导” (3)据图E和材料,说明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如何体现我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4分) 巧妙设计,就地取材,建造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使都江堰发挥自动分流、自动排沙和控制水流等作用。 水鱼嘴 飞沙堰 宝瓶口 注:1974年,在鱼嘴西岸的外江河口建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电动制闸,代替过了去临时杩搓工程,截流排洪变得更加灵活可靠。 都江堰的水利功能 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 也叫分水鱼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在岷江南岸筑了离碓(同堆), 离碓就是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离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碓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华阳国志·蜀志》) 为了控制水流量,在进水口 作三石人,立三水中 ,使 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华阳国志·蜀志》)。这些石人显然起着水尺作用,这是原始的水尺。从石人足 和 肩 两个高度的确定,可见当时不仅有长期的水位观察,并且已经掌握岷江洪、枯水位变化幅度的一般规律。 大运河(605年开通) “山东段里面最重要的南旺分水枢纽工程这是大运河历史上通航的一个制约点,其技术含量(非常高)。” 了解自然,顺应自然,进而改变自然,尽管山东并不属于一个水量丰沛的省份,但通过劳动人民的智慧,大运河有足够的水位可以供船只通过,可山东段运河流经的地段地形复杂,这决定了会通河对水源工程和水道控制性设施——节制闸的依赖。。”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双双成功 中国世遗总数47项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是大运河沿线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