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诉讼制度 (一)告诉程序及责任 告诉有严格的程序,不许越诉。越诉及受理越诉者各笞四十。有重大冤抑者可以直诉。 法律严禁诬告,诬告反坐。代人写诉状若增添情节,与事实不符,笞五十。投匿名书告人罪,流二千里。 (二)告诉的限制 l.子孙不得告父祖,卑幼不得告尊长,但谋反、谋大逆、谋叛等罪除外。 2.部曲、奴婢不得告主人,被囚的犯人原则上无告诉权,谋反、谋大逆,谋叛等罪除外。 3.八十岁以上,十岁以下,除法律另有规定的罪名外,一般不得告诉。 三、审判制度 (一)司法官的责任 在审判中,如必须使用刑讯,则必须立案,然后与有关人员会同拷讯,否则,主审官吏杖六十。如果罪状、赃证明确,犯人即使不招认,也可以依法判决。 审判中,司法官“出入人罪”均构成犯罪,但“出人罪”的罪责轻于“入人罪”。 审判中,司法官必须依据律、令、格、式的正文断罪,皇帝的“敕”,凡未编入“永格”者,不得引为“后比”,否则,以“出入人罪”论。 关于刑讯方面的规定,目的在于防止司法官吏滥用职权。唐律规定:拷囚不得过三次,总数不得过杖二百;违法拷囚致人死者,有关官吏徒二年;依法应议、请、减者,以及老小疾废者,不得拷讯,“皆据众证定罪”。 (二)上诉复审及死刑复奏程序 审理完毕,凡判处徒以上的人犯,应取其“服辩”,即允许犯人申述其是否服罪及对判决的意见,如犯人不服,应复审,违者,司法官笞五十。 死刑判决必须奏报皇帝,经皇帝核准后,执行前,还要三次 奏报,经皇帝批准,才可执行,违者,流三千里。妇女犯死罪而有孕者,产后一百日方可执行,未产而执行者:有关官吏徒二年,不满百日处决者,徒一年。 四、监狱管理 唐中央设有大理寺狱,在京师,有京兆狱和河南狱。在地方,州县均设有监狱。 唐律《断狱》篇规定:凡应禁而不禁,应上某种刑具而不上,分别对主管官吏处以笞刑。 囚犯离家远者,由官府发给衣、粮,有病者,主管官吏应申请给医药,病重者;允许家人探视,狱官违反上述规定者,杖六十,因而致犯人死亡者,徒一年。 削减或窃取囚犯口粮者,笞五十;因而致囚犯死亡者,绞。狱官管理不善,致使囚犯自杀或杀人者,徒二年。除加役流外,只服劳役一年(隋时为三年)。 第七节 五代的法律制度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藩镇割据混战的继续和发展,由于社会混乱,阶级矛盾尖锐,各王朝为了加强司法镇压,科刑普遍加重,刑罚繁杂、残酷、使这个时期的立法、司法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立法概况 这个时期,后梁有《大梁新定格式律令》,后唐有《同光刑律统类》、后晋有《天福杂敕》,后周有《大周刑统》等法典法规。 五代立法形式的一个特点是编敕较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混乱,政权不稳,皇帝经常随时因人因事颁敕处理问题,为避免重复,矛盾,不能不对散颁的敕令进行整理,这就是编敕。 以律为主、将有关敕、令、格、式汇集在一起。加以分类,编为一部法典,称为《刑统》,是五代时期立法形式的重要成就.对后代影响较大的是《大周刑统》。 二、法制特点 (一)立法奇重 这个时期立法大多沿袭唐代,但其处刑比唐律严酷得多。 如一般的窃盗罪,唐律最高为加役流,而后晋则规定,盗赃满五匹处死。 后汉则下敕“不计赃多少,按验不虚,并宣处死”。 后周又改为窃盗赃满三匹以上者,“集众决杀”。 五代还以重法惩治制造和贩卖私盐、私酒曲者。 后唐贩私盐十斤以上即处死,私制碱、煮盐,不论斤两皆死。 后汉规定,私自制曲,不论斤两皆死。 (二)刑罚奇酷 五代沿用唐律的五刑,另增加刺面、决杖、配流、断舌、决口、断筋、折足等酷刑。 死刑除腰斩外,还创立了凌迟刑,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残酷的生命刑。 ● 案例教学 隋文帝违时杖杀 中国古代儒家讲“天人感应”,所以法律规定,立春后秋分前不决死刑。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六月,隋文帝发怒下令将触犯他的人即时“决杖”。大理少卿赵绰进谏到:季夏之月,天地在长庶类,不可以此时诛杀。文帝却说:六月虽是万物生产,此时必有雷霆,天道既于炎阳之时震其威怒,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仍坚持将该犯当场处决。 [案例分析]隋文帝“不悦儒术,专尚刑名”。但是他还是要寻找各种借口突破自己制定的法律。可见法律的制定与执行受到重重束缚。 杨素妄言案开皇四年(公元584年),杨素官至御史大夫。他的妻子生性凶悍。一天,夫妻反目,杨素气愤之中说:“我若作天子,你定不堪为皇后”。他的妻子将夫妻吵架的气话奏报给皇上,杨素因此被免官。 [案例分析]所谓“妄言”,就是指煽动反对或推翻封建统治的言论,封建王朝多使用。在此案中,即便杨素“妄为狂悖之语”,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