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村庄的社会变化与作为祭祀空间的房屋之变迁
川口 幸大
1.前言
本文以位于中国东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考察范围,并试图把房屋形态
和房屋内各种祭祀对象的变迁,与村庄社会的变化过程联系起来进行讨论。
中国的村庄社会,仅看 20 世纪中叶以后,它也经历了不断的巨大变化。
例如由共产党进行的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土地改革,组建人民公社,
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以改革开放为契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
近几年变为明显的与全球化经济状况的接轨等等。随着这样的社会变化,人们
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居住的房屋形态也大大地改观。现在,居住在所谓城市型高
层公寓这类房屋里的人们,特别是在沿海地区,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并不罕见。
同时,房屋不只是人们为了居住的建筑物。就如在人类学的关于房屋与建
筑方面曾多次指出:房屋既是人们生活、聚合、进行生产消费活动的场所,同
时也是反映居住人的世界观、进行礼仪性行为的象征性空间 (Carsten and
Hugh-Jones 1995; Warterson 1997: 11; Knapp 205:6)。居住在新形式房屋
的现在的中国人,他们在屋内祭祀着什么样的神,在那里日常举行着什么样的
祭祀活动?如果房屋形态在过去几十年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那么是否给屋
内的神与祭祀方法也带来变化?本稿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村落为事例,考察
这些问题。
17
2.调查地的概况―珠江三角洲
本稿依据的数据资料,多数来自属于广东省广州市的 S 村的现场调查。
S 村早在 19 世纪末期已是周围村落的经济性集聚地,举办定期集市的集
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置了人民公社,1980 年代成为了上级行政单
位镇政府的所在地。S 村的定居人口 2000 余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为陈姓
家族及嫁到陈姓家族的女性。
由于改革开放,包含 S 村在内的广州近郊的珠江三角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
发展。在农村地区也是工厂与高层公寓鳞次栉比,地铁也陆续建成。人们的收
入大约 2 千元人民币,作为农村地区过着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富裕生活。这
回的调查地 S 村位于广州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心位置,可说是正在显著成长
的中国沿海地区农村的典型。
3.房屋的形态与祭祀对象的变迁
以下围绕实际的房屋形态的变迁,来看祭祀对象的祭祀方法如何跟随着变
化。把时间跨度设定于清朝末期的 19 世纪后半期到现在为止的大约一百多年
间,位于调查地的房屋发生形态变化,即许多人建造新风格的房屋的契机,总
的来说有两次。因此本稿首先记述清朝末期的房屋,其次按顺序记述关于这两
个时期―1970 年代中叶和 1990 年代末以后建造的房屋。最后也简单论及,近
几年间不少农民新买、搬进的公寓形式房屋。
1)20 世纪之前的清代建造的房屋
这个时期的房屋多数用称为“青砖”的灰色砖头砌成。一般来说,房屋没
有设置大窗户。这是因为防盗和风水上的原因。但是为了通气,有的在墙上设
置了有 15 厘米宽、80 厘米左右长的细长空隙。这称为“石框”。房屋大多数为
两层楼建筑,一楼部分主要是由称作“正厅”的主要房间占有。从正厅出去的
地方与外壁之间的有房顶的部分,有烧煮用的灶。还有称为“天井”的四周明
18
柱无墙的像里院一样的空间。由这
个天井保证房屋的通气性(陆 魏
1990:250-251)。从设置在正厅两
旁的细长楼梯上去的二楼部分,有
两个左右的房间,以前摆放着床。
其次来看这种形态的房屋中
有什么样的祭祀对象,采用了什么
样的祭祀方法。首先,入口进去左
右的墙上祭祀着“门官”。门官与画
在入口门上的“门神”同是防止邪
恶之物侵入房屋的神。这家的是将
刻有“门官土地福神”文字的石板,
嵌入墙壁的形式(照片 1)。
没有屋顶的里院式空间的墙
上祭祀着“天官赐福”(照片 2)。
照片 1:清代房屋的门官
天官赐福据说是降临到每家每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