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 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 一、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变迁 二、国与民的关系 三、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社会的演变(1) 原始时代:氏族社会。氏族内部,“原始共产主义”;氏族之间,战争、交换、通婚等。 征服与融合:血缘团体变为异族相杂的团体。对自己人,行“礼”。对被征服与奴役者,用“刑”。——奴隶社会 氏族数量不断减少,规模逐渐变大。 中国社会的演变(2) 封建社会。封建制——周武王分封天下,按大宗、小宗及公、侯、伯、子、男之等级(名分),确定利益及仪礼(宗法等级制)。天下(王)、国(“诸侯”)、家(卿、大夫)、身(士)。 封建的基础 1、种植农业,定居。(游牧民族常迁徙) 2、“天下”的形成。 封建的维系 军队、亲缘、惯例。 贡、赋、役。 封建的危机 “国”、“家”相对于“天下”的独立,鞭长莫及。 朝廷军力的弱化。 血缘的淡化。 惯例的淡化:“礼崩乐坏”。 百家争鸣的政治动机 汉籍《淮南子·要略》认为,先秦诸子学说,“皆起于救世之弊”;司马迁也认为,诸子著书立说,都是为了“言治乱之事”(《史记·孟荀列传》),“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治”术争鸣 周公、孔子、孟子(儒家):德治! 商鞅、韩非(法家):法治! 荀子:德法兼治! 老子、庄子(道家):无为而治……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概言之,为中国其后两千余年提供了基本的思想资源: 1、社会政治方面,儒家思想经董仲舒的改造后,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极端化的法家理论和实践(韩非、李斯、秦朝)提供了一种教训,后世一般施行较温和的“礼制”、“礼教”,体现了荀子德法兼治的思路。这种局面,称为“阳儒阴法”、“儒表法里”。 ——如《汉书·元帝纪》载,汉宣帝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续) 2、个人心灵方面,儒家思想(修齐治平,入世有为)借官方教化的普及而成为主流观念。道家思想则提供了一条退路,一种慰籍,一点超然洒脱。这种局面,称为“外儒内道”。 读《山海经》 陶潜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饮酒 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文明演进的“轴心时代” 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称BC800~AD200年间,尤其在BC500年前后,为人类历史的轴心时代,在这个时代创立了世界各大宗教和思想观念,奠定了各大文明的思想观念和制度基础。如中国的诸子百家,印度的《奥义书》、印度教、佛教,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教、基督教,古希腊的史诗、戏剧和哲学等。 中国社会的演变(3) 中央集权专制时代。秦始皇一统天下,终结了封建,开始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秦的大一统 废封建,置郡县。 统一度量衡与货币。 修驰道,通水路,设邮传,大移民。 小农经济:小家庭为基本耕织单位。 书同文:统一文字。 行同伦:独尊法家。“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蠡》) 焚书、禁百家(前213年);“坑儒”(前212年)。 关于“封建” 封建即“分封、建国”。作为一种政权形式,封建的对立面是皇家中央集权。 秦在制度上废封建,但直到汉、唐,仍时有藩镇割据。 汉初即有晁错议行“削藩”,至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明、清取消宰相,用意都在加强皇家集权。 马克思的欧洲史观与中国史 在马克思笔下,人类历经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等发展形态。这是基于欧洲历史的表达。 中国现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将这种史观套用到中国史的表达。 从秦以后,中国还是“封建”社会吗? (推荐阅读:冯天瑜《封建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2007年第二版) 秦的历史影响 “百代皆行秦政”。 20世纪初,历史学者夏曾佑称秦始皇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者”。 治术的变化 秦——独尊法家。 汉初——“黄老之术”。 汉武帝始——独尊儒术(董仲舒改造后的儒术)。 董仲舒奠基的政治文化 伦理天理化 (纲常源于天) 政治天理化 政治伦理化 伦理政治化 (奉天承运) (教化) (独尊儒术) 伦理天理化 董仲舒(公元前179~104)提出的“天人感应道德论”,为某种人为的伦理规范和观念提出了神圣的依据和论证: 1、天: “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2、天人感应的人性论、道德论: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春秋繁露?对策》) “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