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不同的生活领域中,生物的种类、密度和生活方式等是不同的。在远古时期,同样如此。这是因为生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力是有限的。生物与环境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与陆地环境比较,水域环境要均一得多,使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分布。 所谓环境,是指生物周围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无机的和有机的两大类。无机因素又包括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方面。前者如温度、压力、光线、水的深度、底层性质、动力条件等;后者如水的含盐度、各种气体的含量、Ph-Eh值、放射性物质等。有机因素指生物因素而言,包括生物的种类、数量、食物及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把某一特定环境和赖以生存的生物两者的统一称为生态系统。其范围大小并不一定,根据研究目的,整个生物圈、海洋、湖泊、池塘,甚至微小的雨水潭都可以是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栖居在一定环境中、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并构成一个自然组合的多种生物的总体,叫做生物群落。 在生态系统内,有机和无机的相互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能量和物质互相转换和利用。 能量最根本的来源是阳光,植物通过阳光对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来的营养物质进行光合作用,转换成植物本身所需要的能量——碳水化合物和糖类,保证植物的生存。从而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的来源。食肉动物又捕食食草动物或其它食肉动物以获得能量。这种从植物经过食草动物到食肉动物的能量转换称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按其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而分为食物的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由它们和无机界之间进行新陈代谢和循环作用,保持生态平衡。 环境和生物的关系不仅反映在空间上,而且随着时间的进程在发生变化。地球上自出现生命以来,迄今已有30多亿年的历史,自然环境屡经沧桑巨变,使得生物面貌也不断为之更新。 根据现代生物的空间分布,可分为海洋生物、大陆生物和气生生物三大类。另外还有一小部分营寄生生活的寄生生物。 地球表面过去和现在大部分为海洋覆盖。现代海洋面积达361*106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洋具有有利于生物生存、发展的环境因素,是水生生物的主要场所。古生物化石大多是地质时期海洋生物保存下来的,因此海洋环境中生物很重要。 现代海洋环境分区及海洋生物 海洋环境因素的特点(相对稳定性) 1)温 度 因纬度不同:热带区每年平均温度15度以上,最高温度达36度,极区最低温度为0-2度;但无论极区和热带区,海水温度的日变量和年变量一般不超过2-3度,且其波及深度仅在0-50米左右。 温度因素对生物的控制作用是极为明显的,除少数对温度变化适应性较宽的广温性生物,许多是属于适应性较窄的狭温生物。 造礁生物一般不能在低于15度的海水中继续生活,它们主要分布在赤道至南、北纬20度范围内。热带的马来亚海的海洋生物种数有40,000种,而在北极的拉普帖夫海,海洋生物种数仅有400种。 2)盐 度 海洋的盐度变化对生物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海水的正常盐度为 35‰,最适于生物的生长,数量和种类都很多,如在欧洲北海区(盐度为 35‰ ),软体动物有170种。但当海水的盐度降低(海水淡化)或盐度过高(海水咸化)时,生物种数显著贫乏,如生活在亚速海(11‰ )的软体动物只有11种。 只能生活在正常盐度的海水中,盐度不正常它们便不能适应,这类生物叫做狭盐性生物。 能在盐度变化较大的水域中继续生存,这类生物叫做广盐性生物。 3)光线 是控制生物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光线进入水体之后,因水对光线的吸收和散射作用而使透光度随水深而减弱。 在光线充足的浅海地带,藻类繁盛: 绿藻带分布在0-10米深度范围内 褐藻带,10-30米 红藻带,30-200米。 在水深200米以下完全是黑暗世界 4)压力 海水的压力随深度加深而增大。当水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加一个大气压。在强大的压力环境下,有少量海洋生物生活,如有些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等,不过种类单调。 另外,海水中溶解有大量气体,氧、氮、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硫化氢、甲烷等。 根据生物生活场所分为水底区(底栖区)和水层区(浮游区),再根据深度将水底区分为分为滨海带、亚滨海带、半深海带和深海带。 现代海洋分区及海洋生物 滨海带(littoral zone)自高潮线至低潮线之间的地带为滨海带,又称潮间带(intertidal zone)。 潮水作用和海浪的冲击,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变化较大,一般生物难以生存,只有一些生物靠吸附在岩石上或钻埋孔穴中生活或具有坚厚外壳的生物存在。 亚滨海带(sublittoral zone) 自低潮线至200米深度范围内地带,又称浅海带,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