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llgren土壤动物分离漏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ullgren土壤动物分离漏斗 参考:P W Murphy, Progress in Soil Zoology (土壤生态学的进展), 75-110页, Butterworths, J Brady, J Appl Ecol 6, 391-402, 1969年12月。 仪器用途:Tullgren土壤动物分离漏斗已经在全世界使用了超过50年时间,是采用干式或湿式将土壤生物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来的最好仪器。 测量原理:将土壤或干草样品放在漏斗可移动的上半部分。灯的热度和光线为土壤样品创造一个大约14℃的温度梯度。这就刺激节肢动物和其他的生物体向下运动,穿过薄纱到达漏斗底部的收集槽中。灯的位置可以调节,使土壤的温度逐渐上升,从而防止这些慢速运动的生物在干硬的土壤块中被困住。过滤网周围有通风口以防止土壤样本变硬板结。如果要采用湿式采集,则将漏斗灌满水,将薄纱放好,线虫类或其它会游泳的生物收集在漏斗的底部,可以间隔一定时间,将底部抽出来(这种方法适合收集黄金线虫),有没有灯都可以。 特点:可进行干式或湿式采集,精密的铝漏斗构造,收集槽有塞子以防止生物丢失,设计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参数(6联或12联): -漏斗数量:6个或12个 -漏斗直径:顶部:152mm;底部:14mm -标本收集器直径:25-50mm -总长度:1.0m -总高度:83cm -总宽度:6联:21cm;12联:38cm 主要采集工具 1.捕虫网 根据用处不同可分为空网、扫网、水网和刮网。 按照国家在测报调查上的规定,标准的捕虫网,其网口直径1/3米,网长2/3米,手柄1米。为了调查虫情密度,操网的方式,扫捕的幅角,扫捕的时间和次数,均应有统一的规定。 空网 用透气、坚韧、浅色的珠罗纱、尼龙纱等制成,专门用来采集蝴蝶、蜂类、蜻蜒等飞翔迅速的昆虫。 扫网 用来扫捕树丛、杂草中隐蔽的昆虫,因而要用较结实的白布或亚麻布制作网袋,网框和网柄都要选择坚固的材料,以承受扫网时较大的阻力。 水网 用来采集水生昆虫。一般用铜纱、铝纱和尼龙丝制作。 刮网 在树皮上采集昆虫时,可用粗铝丝作架,前面连接上一段有弹性的钢条,缝上白布的网袋,底端可捆上个小瓶,以便接虫。 2.采集伞 专门用来采集不善于飞翔、跳跃而又有假死性的昆虫。 3.吸虫管 专门用来采集蚜虫、小蜂、蓟马、粉虱等身体脆弱不易拿取的微小昆虫。 4.诱虫灯 主要用于夜间活动且具有趋光性的种类。 黑光灯、诱虫账幕。 5.马氏诱捕器 为一种不具诱引装置的静止诱捕器,由Malaise于1937年所设计。基本上是由一方开口的棉纱或尼龙纱网制成,网色为黑色或绿色。可定点布置在林地、灌木丛等环境中,捕捉小型飞翔昆虫和寄生蜂等。 6. 贝氏漏斗是一种附加有驱赶作用的分离集虫器。这种装置最早由意大利昆虫学家Berlese 设计,随后又由瑞典人Tullgren用灯泡作热源修改而成。所以,此类设备又称作Berlese-Tullgren漏斗。现在主要用来采集土壤、枯叶中的昆虫。 7.毒瓶 即杀死昆虫的器具。现常用乙酸乙脂、敌敌畏等药物作为毒瓶的毒剂。在广口瓶中放入适量的脱脂棉,用长滴管滴入毒剂,然后用硬纸片卡住。这类毒剂挥发速度快,作用时间短,因而要适时补充药剂。 8.三角纸袋 是用长方形的纸折叠成的三角纸袋,主要用于标本的暂时保存。 二、采集方法 1. 观察和搜索法 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到天牛、吉丁甲、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的幼虫或其它虫期,某些蚧虫、蚜虫等;巢蛾类和天幕毛虫在树冠中作丝巢,可采到春幼虫或蛹;卷叶象甲藏在紧密的卷叶筒中。同翅目的蚜虫、木虱和蚧虫的分泌物常易为人所发觉,也可根据与其共生的蚂蚁、或其天敌瓢虫、草蛉等来采集蚜虫和蚧虫。沫蝉的若虫的分泌物在枝上形成泡沫,其自身躲在里面;亦可根据昆虫的声音、粪便等作为线索进行采集。 2. 网捕法 利用捕虫网捕捉昆虫的方法。对于会飞善跳的昆虫不论其是活动还是处于静止状态,均应网捕,以免其逃逸。 3. 震落法 利用不少昆虫具有假死性的特点,突然猛击其寄主植物,使其落入网虫、采集伞或白布单等工具内。 4. 诱捕法 利用昆虫的各种趋性采集昆虫标本的方法。 (1) 灯光诱捕 是最常用的一种诱捕法。 (2) 食物诱捕 如利用糖醋酒液诱集地老虎、金龟甲等。 (3) 信息素诱捕 (4) 颜色诱捕 黄盘诱蚜等。 (5) 马氏网诱捕 5. 陷阱法 可捕捉蟋蟀、步甲等地面活动的种类。 6. 器械分离采集法 (1) 干燥分离 即利用筛网分离的方法。主要用于粮食害虫,亦可用于大型土壤昆虫。 (2) 水洗分离 主要用于小型土壤昆虫。

文档评论(0)

rebecca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