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六讲 文学批评(一) 1、什么是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就是运用某一特定的批评标准对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文学现象进行具体阐释与评价的活动。 2、文学批评的意义:211-213 理论层面: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 实践层面 :传统阐释学、现代阐释学 3. 文学批评主体的特征与能力 从现代阐释学的角度看文学批评者的地位:海德格尔的“前理解”、伽达默尔的“偏见”的合法性。214 文学批评者的能力:丰富的生活体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语言的感受能力、形象的感受能力、艺术的现象能力)、准确的判断力 215-217 何谓判断力? 如何培养判断力? 4、什么是文学批评的标准?218-219 批评标准在批评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 批评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以各自的美学观与文学观为基点建立起衡量作品的尺度,这种尺度就是批评标准,它直接左右了评价的结果。 文学批评标准是多元的,这就使得文学批评在历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批评模式。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文学观念。 肯定性评价、否定性评价、批评话语权 5. 批评标准多元化的原因 220 “范式”:是科学共同体共有的信念、理论、价值和方法,体现时代特征。它由理论体系、研究规则、方法和哲学观念构成。 “范式”革命(转变):与现存范式不相符合的反常规现象—范式危机——范式革命—新的范式:理论体系的变革、认识论、方法论和世界观的变革。 文学研究中的“范式”革命:“作者中心”—“作品中心”—“读者中心”,三种不同的范式,各有其信念、理论、价值和方法。 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如此解释文学四要素: 作品 艺术家 欣赏者 世 界 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点,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在大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辨,使人一目了然。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产品本身。第二个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一般认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这第三个要素便可以认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常常用“自然”这个通用词来表示,我们却不妨换用一个含义更广的中性词——世界。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 在这个以艺术家、作品、世界、欣赏者构成的框架上,我想展示各种理论进行比较…… 宇宙 作品 读者 作家 “……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何以能够被视为构成整个艺术过程的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宇宙影响作家,作家反映宇宙。由于这种反映,作家创造作品,这是第二阶段。当作品触及读者,它随即影响读者:这是第三阶段。在最后一个阶段,读者对宇宙的反映,因他阅读作品的经验而改变。如此,整个过程形成一个圆圈。同时,由于读者对作品的反映,受到宇宙影响他的方式所左右,而且由于反映作品,读者与作家的心灵发生接触,而再度捕捉作家对宇宙的反映,因此这个过程也能以相反的方向进行。在“宇宙”和“作品”之间没有画出箭头,因为没有作家,作品不能存在,如果作家不能对宇宙先有感受,作品不可能展示宇宙的真实。“作家”与“读者”之间没有画出箭头,因为这两者之间只有透过作品才能彼此沟通。” ——【美】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1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