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修改过程 一、修改过程 原《环境保护法》制定于1989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显示出诸多不适应,修改《环境保护法》被列入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自1995年以来,四届全国人大,2353名代表提出75件议案,修改呼声强烈。 修改环保法的4种观点: 1.废止论 2.搁置论 3.法典化 4.修改论 造成群体性环境事件的主要原因 第一,开发建设过程中规划布局不尽科学、不尽合理。 第二,建设项目违法违规开工甚至运行的问题比较突出。 第三,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信息不公开,公众参与度不高,公众的疑虑得不到及时解答,加重了公众的不信任感。 雾霾是民众心肺之患。 雾霾推动中国执政之变!如何缓解公众对环境的恐惧感,对环境不信任感,已经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要命题! 10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内蒙古阿拉善盟腾格里工业园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作出重要批示。 《人民日报》:腾格里沙漠遭污染的大背景是我国工业的西迁。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企业纷纷西迁,而西部急需这些企业带动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利益关联方的政府相关部门为取得政绩,很容易对一些企业的排污行为视而不见,导致相关监管缺位。 《新京报》:要治污染,先治渎职。解决地方污染问题,先要打痛那些被畸形政绩观冲昏头脑的地方官员,这样法律才能刚性运行,污染大户才不会有恃无恐。 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 影响环境立法的五大主要因素 1.环境退化程度触目惊心; 2.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3.公众要求形成足够压力; 4.国内政治条件基本成熟; 5.立法体系内在完善要求。 2012年8月,第一次审议。9572人提出11748条意见。 2013年6月,第二次审议。822人提出2434条意见。 2013年10月,第三次审议。 2014年4月24日,第四次审议通过。160人参会,151票赞成、3票反对、6票弃权。 从“小修补”到“大手术”,让环保法“硬”起来! (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史上最严环保法向污染宣战。 (中国网) 环境立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中国新闻网) 新环保法让法律长出“爪”与“牙”! (经济参考报) 新环保法“令人振奋” (英国广播公司) 打造“绿色中国”更强大的利器 ( 澳门日报) 迈出“治污之战”坚实一步 (美国华尔街日报) 世界上最好的环保法之一 (英国金融时报) “三大战役”: 大气污染防治 水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防治 “三严”环境管理思路: 源头严防 过程严管 后果严惩 二、主要亮点 (一)合理定位 修改《环境保护法》解决了环保法的定位问题。环保法是环境领域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主要规定环境领域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等综合性的措施,与水、大气、土壤等专项环保法律既各有侧重,又互相衔接,共同为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提供法律保障。 我国主要环境法律法规框架 (二)创新理念 1.立法目的 2.协调发展 3.基本国策 4.保护优先 5.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 6.公民权利 立法目的 协调发展 基本国策 保护优先 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 公民权利 (三)完善制度 1.监测预警制度 2.环境监察 3.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4.生态保护红线制 和考核评价制度 5.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6.环境与健康评估研究 7.政策“环评”、规划环评 8.总量控制和区域限批制度 9.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 10.环境经济政策 老八项环境管理制度 1.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2. 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 3. 污染集中控制 4. 限期治理制度 5. 排污许可证制度 6.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7. “三同时”制度 8. 排污收费制度 监测预警制度 环境监察 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生态保护补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