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采访名人最多的残疾记者张骥良.docxVIP

中国采访名人最多的残疾记者张骥良.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站在失败的废墟上赢得成功 中国采访名人最多的残疾记者张骥良 文/张生军??琚和   当年,作家王朔称自己是“码字”的作家,而他却戏称自己是“闻字”的作家。走遍京城,他先后采访了包括杨成武、王光美、邓朴方、巩俐、赵薇、冯巩、桑兰等500多位社会名流和演艺界明星,在全国60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了250多万字的名人访谈和纪实作品,而面对如此传奇的他,朋友们却把他称作“咱北京的袖珍老爷儿们”,他就是中国有史以来,采访名人最多的残疾记者张骥良。   见到张骥良是在北京的中山公园,他1.50米的个头,说不上端正的五官,特别是他几乎失明的双眼,一个眼珠正,一个眼珠歪,看上去总有些“旁若无人”的感觉,然而,一握住他那双有力的大手,一见到他的脸上露出的那个近乎于孩子般真诚的微笑时,笔者的心不禁为之怦然而动。   张骥良出生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他的父母也是在那个晚上,从北京一家医院附近的小纸箱里,将他捡回家的,而为了养活这个捡来的小男孩,当时,已经怀有身孕的母亲,做掉了肚子里的亲骨肉,可更为不幸的是,在一个月之后,张骥良被病魔永远的夺去了那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   或许正是自己是一个残疾孩子的缘故,从小时候起,在他的心中就有一种自卑和感伤,而也正是这种自卑和感伤,造就了他后来要强的性格。那时候,为了取得好成绩,他只有付出比别的孩子更多的辛苦和努力,但他无怨无悔,而每当看着自己的孩子,脸贴在课本上,用他只有0.01的视力,“闻”着字学习到深夜,母亲也心疼啊!她为他打来热水,亲自为他洗脚,而那一刻,他尽管看不清母亲的脸,但从母亲温柔的手上,他感觉到了一份可以让他永远铭记,可以让他温暖一生的母亲的柔情与关爱,他在心里发誓:一定要为母亲争气!由于学习成绩优秀,他成为了班里“三好学生”的候选人,但最终因为身体有残疾,被刷了下来。本来,要给母亲一个惊喜的他,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他委屈,他失落,他伤心,他觉得对不起母亲,那一天,他直到深夜,才摸索着回了家。母亲一直在等他,见他回来了,什么也没有说,而是,默默的给他端来了热乎的饭菜。   中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北京制药八厂当了工人。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了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但最初他走得并不顺利,先后写了上百篇稿子,寄出去之后都被退了回来,他并没有灰心,他把退稿单都钉起来,在背面写,以此来激励自己,当时,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站在失败的废墟上,赢得成功。就这样,直到1977年的夏天,他的散文《夏夜的筒子河边》,终于刊登在了《北京日报》上,文章一发表,就在厂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随着他的散文《夏夜的筒子河边》的发表,便一发不可收拾,那十几年中,他先后发表了几百篇诗歌和散文,并加入了北京作协,成为了京城小有名气的作家。然而,正在张骥良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逐步攀升的时候,年近40的他,由于单位经营不景气,下岗了。   下岗之后,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奔波于北京的各个角落,去找工作,然而,几十个单位跑下来,除了碰一鼻子灰,竟一无所获。也正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在那一年北京作协组织的“北京作家与上海作家春节联谊会”上,见到了叶永烈,叶永烈告诉他:“你的文章我看过,文笔不错,现在纪实文学很火,稿费收入也高,你也可以搞搞!”   听了他的话,张骥良便萌生了写纪实文学的念头,可当时有一个困难,他没有记者证,名不正言不顺,去采访,人家也不信呀!他后来想到了一个人,他告诉笔者:“那时,我和作家刘绍棠很熟,我就把我的想法跟他说了,他笑着告诉我,没关系,我给你介绍。他没有食言,先后给我介绍了冰心、吴祖光、艾青等几十位作家和社会名流,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开始了自己纪实文学的写作生涯!”   他还记得他第一次采访吴倩莲时的情景。当时,吴倩莲正在北京搞一个电影的首发式,住在梅地亚中心。一见面,吴倩莲就非常的惊奇,没等他坐稳,就问道:“你的视力不好吧?”他点了点头。吴倩莲又问他:“那你能看得见吗?”他答道:“能看到一点!”吴倩莲轻轻摇了摇头:“那你怎么采访呀?”他拿出了随身的采访机:“我可以录音!”吴倩莲还是将信将疑:“你录音之后,还要写呀?你视力不好,怎么写呀?”他如实的说道:“我没法用电脑,我趴在桌上写。而且,我写完了以后,都要洗脸,脸上都是油墨,特别是看报纸,像熊猫!”吴倩莲听了,也笑了。那一次采访就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开始了。   后来,他写的文章刊登在了北京的《三月风》杂志上,他给吴倩莲寄去了一本,吴倩莲看了很满意。此后,他又相继采访了吕丽萍、赵薇、冯巩等著名的演艺界明星,文章发遍京城内外、大江南北几百家报刊、杂志,他也终于成为了《民政之声报》的一名记者。   张骥良成功了,不过,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成功都是经过了一个磨砺的艰辛过程。而张骥良的成功,更多的是得益于曾给过他巨大帮助的文坛大师们。在他的记忆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是那一

文档评论(0)

159****65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