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招子庸《粤讴》的方言艺术特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5 论招子庸《粤讴》的方言艺术特色 谢伟国 (广州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weiguoxie@126.com 提要:以方言创作民间文艺在中国历史上不乏佳构,而诞生于清嘉庆末年的《粤讴》,是招子庸在广东民间音乐说唱歌谣的基础上有着历史开创意义的杰作。它不仅推广了以广州话入腔的民间说唱,同时与木鱼、龙舟、南音共同构成了广东粤曲艺术的四大歌谣体系,并成为日后粤剧、粤曲中板腔体系的常用曲牌。《粤讴》纯属以方言、方语、方音创作,通俗易懂,便于流行,堪称为当年俗文学的范本,影响广泛,流播海外。其艺术形式为辛亥革命前后宣传民族民主主义革命成为短小精悍的武器,发挥出历史上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招子庸 粤讴 壹 粤讴与招子庸 粤讴,曾经是广泛流行于广东地区的民间曲艺。它与木鱼、龙舟、南音同属于粤曲的歌谣体系,属于粤语地区通俗说唱文学形式之一。 粤讴始创于19世纪中叶,清朝嘉庆末年,约1820年左右。“粤讴”又名“越讴”,盖古时江、浙、闽、粤各地为越族人所居,广东地属南越,故“越”“粤”相通。 粤讴最早是在清嘉庆年间,由冯询和招子庸在民间音乐与木鱼、龙舟、南音歌谣说唱的基础上首创的。当时的广东戏(粤剧最早的称谓)与曲艺说唱,在语言上使用的是舞台官话,冯询和招子庸等人则提倡粤语,为了与舞台官话抗衡,他们热心创作和推广以广州话入腔的粤讴。后经招子庸收集和整理,编录了第一本作品集《粤讴》(又名《越讴》),于道光八年(1828年)交广州澄天阁付梓。后几经再版,甚至被译成英文和葡萄牙文,流传极广,影响深远。 至于粤讴名称的最早源起,在汉初已有,欧大任的《百越先贤志》记载:“张买,粤人也……孝惠帝时,侍游苑池,鼓棹能兴越讴。”①这与招子庸所编的《粤讴》并无关联,招氏用其名,只是借其古意而用之,其在语言、句格及形式上并无沿袭的关系,真正创制出粤讴这种粤曲歌谣体裁的,按照民俗学家郑振铎的说法,第一个“大胆地将民歌输入文坛”的文人是招子庸。 招子庸(1789—1846),原名功,字铭山,号明珊居士。广东南海横沙人(现已划入广州市金沙洲)。生于乾隆五十四年乙酉(1789),嘉庆廿一年丙子(1816)为举人。子庸蒙童读书由其父茂章授以四书五经,十余岁便能琅琅念注解。稍长复从学于多位贤师,根底扎实。“弱冠从番禺张维屏南山游,与徐荣铁孙同学。称为一狂一狷。子庸负绝世聪明,而其狂态亦为世俗所骇。”(冼玉清《子庸传略》)②。招氏少年已负诗名,并“抱绝世之才,少年科第,本欲名列清班,无奈屡举进士不第,故郁郁无以自聊,遂发而为狂态也。”(冼玉清《子庸传略》)③。招氏不仅少已有诗名,并善骑射,能挽强弓,更善画兰竹及蟹,犹善演奏琵琶。他先后在道光十四、十五、十六年当过县官,十七年在山东潍县任县官期间,为官清正,为当地老百姓做过不少好事,后在潍县被谗落职,蒙冤返乡。 关于招子庸被罢官有二说,首先是其为官清正,不为时世所容。如历来正直清守之士,又不苟合取悦上峰,况其生性真率,守正不阿,更难为官场接受。冯询曾有诗证子庸云:“守正贵不渝,爱君道力坚。然而不能官,既坐此一端。书人固完人,施于俗则偏。守故但率性,毋乃经不权。君方据要路,我谓临危颠。果闻君罢官,废书我惘然。”④读此诗,但知子庸被罢官原委之一。 另一原因是因鲍骢事起。同治年《南海县志》记载:“子庸知潍县事,有鲍骢者,以犯法亡命,走匿登莱。值西人以贸易起畔,跋扈东洋,大吏侜张,访闻鲍骢习异国语,遣使讲说。事后中朝骇异,指为汉奸。究所由来,曾住潍县。子庸遂以收纳甫逋逃落职。”⑤据招子庸族孙招鉴芬等所述,初为英兵舰来潍买粮食,潍人意为其入寇。后知鲍骢能说英语,让其与英人接洽,乃知为采办粮食。然朝廷藉此将子庸免职。究其内因,缘其不善逢迎,上峰借此排斥之。正如冯诗所云“然而不能官,既坐此一端”。子庸在潍县曾为老百姓办过不少好事,当时百姓知其遭罢黜,如失父母,无不扼腕,设宴于郊送行,还制“不愧青天”之匾相赠。该匾曾悬于南海宗祠内。 招氏创粤讴,有其家学影响的因素。其父名茂章,又名凤来,字郁文、桐坡,晚年慕钱塘袁枚,号随之。居所曰“橘天园”。生于乾隆三十四年己丑,卒于嘉庆二十四年己卯。茂章少得诗名,不徒慕功名,为岭南隐贤。平生所著有《橘天园诗钞》四卷,《杂文》一卷,《家训随得录》一卷,《论语书说》一卷,《诗话》一卷,《人生地理必究》一卷。只有《诗集》梓行。子庸及兄弟蒙童即受其父开启。茂章不仅写诗,还有诗论,有豪逸之气。他曾主张写诗可废去诗韵,求其顺口。伊秉绶评其诗云:“桐坡先生粤之隐君子,其诗有自得之趣,几于道矣。”⑥张维屏谓其:“此中有真意,弱毫多所宜。称心固为好,复得返自然。”⑦谢兰生云:“不呕出心血,不拾人牙后,不枯木寒岩,不铜章组绶……”。⑧诸家评论可见,茂章的诗求意、反堆砌,以

文档评论(0)

00044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