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 论: 土中发生向上的渗流时,由于孔隙水向上渗流,并且作用在土颗粒上一个向上的体积力,使得土骨架应力降低,而该体积力反作用于孔隙水上,使孔隙水应力增加,增加和减小的数值相等,均为γwh。 3、单位渗流力:每单位土体内土颗粒所受的渗流作用力 用 j 表示,单位为kN/m3 当h1=h2时,无渗流发生 当h1h2时,向上渗流 当h1h2时,向下渗流 渗流力是一种体积力,单位为kN / m3 ,其大小和水力坡降成正比,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 渗流力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时,渗流力对土骨架起渗流压密作用,对稳定有利。 渗流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时,渗流力对土骨架起浮托作用,对稳定不利。当渗流力大到某一数值时,会使该处土体发生浮起和破坏,因此要研究渗流逸出区的渗流力和逸出坡降。 自学教材上的计算方法——以水作为脱离体 基本类型 二.渗流稳定分析(渗透变形) 流土 管涌 3-3 渗流力与渗流稳定分析 土工建筑物及地基由于渗流作用而出现的变形或破坏 形成条件 防治措施 粘性土k1k2 砂性土k2 坝体 1. 基本类型 流土 在向上的渗透作用下,表层局部土体颗粒同时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 渗流 原因: 二.渗流稳定分析(渗透变形) 管涌 原因: 内因—— 有足够多的粗颗粒形成大于细粒直径的孔隙 外因——渗流力足够大 在渗流作用下,一定级配的无粘性土中的细小颗粒,通过较大颗粒所形成的孔隙发生移动,最终在土中形成与地表贯通的管道。 管涌 管涌破坏 二.渗流稳定分析(渗透变形) 流土与管涌的比较 流土 土体局部范围的颗粒同时发生移动 管涌 只发生在水流渗出的表层 只要渗透力足够大,可发生在任何土中 破坏过程短 导致下游坡面产生局部滑动等 现象 位置 土类 历时 后果 土体内细颗粒通过粗粒形成的孔隙通道移动 可发生于土体内部和渗流溢出处 一般发生在特定级配的无粘性土或分散性粘土 破坏过程相对较长 导致结构发生塌陷或溃口 二.渗流稳定分析(渗透变形) 2.形成条件 Fs: 安全系数2.0~2.5 [ i ] : 允许坡降 i icr : i = icr : i icr : 土体处于稳定状态 土体发生流土破坏 土体处于临界状态 流土 经验判断: 二.渗流稳定分析(渗透变形) 无粘性土 发生管涌的判别标准为(内因——颗粒几何条件): d20——小于该粒径的土质量占总质量的20% 发生管涌的水力条件——外因 试验测定方法: 改变试样底部的水头高度。 现象:试样中细小土粒移动。 b图中: 从C点开始,水力梯度稍有增加,渗流速度就会急剧加大,说明试样中发生了管涌 。 水力坡降 级配连续土 级配不连续土 破坏坡降icr 0.2—0.4 0.1—0.3 允许坡降[i] 0.15—0.25 0.1—0.2 3. 防治措施 增大[i]:下游增加透水盖重 防治流土 土石坝 防渗斜墙及铺盖 浸润线 透水层 不透水层 减小i :上游延长渗径; 下游减小水压 防治管涌 改善几何条件:设反滤层等, 反滤层为级配较均匀的砂子和砾石层,能保护细颗粒不被带走,同时也具有较大的透水性 改善水力条件:减小渗透坡降 二.渗流稳定分析(渗透变形) 3-4 二维渗流与流网 Laplace方程 一. 平面渗流的基本方程及求解 连续性条件 假定: Δh Δh恒定 稳定渗流 h=h(x,z), v=v(x,z) 取单宽: dy=1 与时间无关 达西定律 平面渗流的基本方程 1. 基本方程 一. 平面渗流的基本方程及求解 ①与kx, kz无关 ②满足它的是两个共轭调合函数 ——势函数和流函数 连续性条件 达西定律 假定 Laplace方程 特点 描述渗流场内部的测管水头的分布,是平面稳定渗流的基本方程式 1. 基本方程 一. 平面渗流的基本方程及求解 2. 求解方法 确定渗流场内各点的测管水头h的分布 基本方程 边界条件 定解条件 一. 平面渗流的基本方程及求解 2. 求解方法 (1)解析方法 (3)试验比拟方法 (电比拟方法) (2)数值方法 (4)图解法 流网——近似求解方法 适用于边界条件简单的情况 通解:两个共轭调和函数 势函数Φ(x,z) 流函数Ψ(x,z) 等势线 流线 相互正交 边界条件 特定解 差分法、有限元方法,精度高,应用愈来愈广泛 利用渗流场和电场均服从Laplace方程这一特点,按一定比例制作模型,用电场中的等势线和流线来模拟渗流场中的等势线和流线,以达到确定渗流场中渗流要素的目的。 理论基础: 解析法的结果 二.流网的绘制及应用 流 网——渗流场中的两族相互正交曲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