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安徽卷1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②④有误,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改变社会性质,④应该为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小结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正关系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哲理小结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辩证唯物论)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认识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起促进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 都说明的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例 题: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 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 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 2、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 起促进作用。“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起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起推动作用。“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社会 主义事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 涡阳二中:王志龙 *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还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皇帝的饺子 从前,有一个农夫,家里很穷。有一年过春节的时候,妻子给他包了一顿饺子。农夫见了喜出望外,吃得有滋有味。吃完了,农夫很感慨地对妻子说:“我要是当上皇帝,就天天吃饺子!妻子一听,很不以为然地说:“让我天天给你包饺子吃?我才不干呢!” 这明了一个哲学道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在农夫心目中,最好吃的东西莫过于饺子了,所以他幻想当皇帝,天天吃饺子。但他不知道饺子并非最好的东西,皇帝更不是天天吃饺子。而在农妇的心目中,丈夫吃饺子,当然是她来包,但她不知道丈夫若真当了皇帝,她就是皇后,哪有皇后亲自动手给皇帝做饭的,更不要说天天包饺子了。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唯心史观: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他们实质都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 2、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 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探究活动(一)P86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见88页相关连接) A.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温故而知新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中学学科网 物质 意识 决定 能动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视精神的力量 包含 社会存在 包含 社会意识 宗教观念从那里来 * 为何中国的菩萨形象类似中国古代妇女而不像外国女郎?为何西方的耶稣形象类似西方男子而不像中国男子?这说明这些宗教形象来自于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公司合规手册 (一).pdf VIP
- 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docx VIP
- 2024年秋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核心素养目标教案教学设计.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docx
- BPMN2.0标准规范(中文版).pdf VIP
- 汇川科技方案研发工程师(3篇).docx
- 2021版 客户侧电能计量装置通用设计要求 第1部分 10kV用电客户电能计量装置.docx VIP
- 低代码引擎技术白皮书-220页.docx
- nirslab简单操作流程总结.docx VIP
- 象棋教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