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题干和选项都是整数,且数字大小波动很大时,往往是两项推一项的乘法或者乘方的递推数列。 [例题]3、7、16、107、 ( ) A.1707 B.1704 C.1086 D.1072 [解析] 该数列是积数列的变式。 通项公式为an+2=an×an+1-5(n为自然数), 即16=3×7-5,107=7×16-5, 由此可知所求项为16×107-5=1707。故选A。 积商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相乘或者相除得到下一项 积商数列的变式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相乘(相除)经过变化之后得到下一项,这种变化可能是加、减、乘、除某一常数,或者相邻两项相乘(相除)与项数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或者相邻两项相乘(相除)得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等形式。 [例题]9,6,32,4,( ) A.2 B.34 C.3 D.38 [解析]该数列是一个商数列。 此数列的规律为:相邻两项的前一项除以后一项等于第三项。 32=96,4=6÷32,则所求项为32÷4=38。故选D。 [例题]18,13,6,2,12,( ) A.26 B.24 C.22 D.20 [解析]该数列是典型的积数列。 该数列规律为an+2=an×an+1(n为自然数) 故所求项为2×12=24。 故选B。 [例题]3,4,6,12,36,( ) A.8 B.72 C.108 D.216 [解析]该数列是积数列的变式。 由6=3×4÷2, 12=4×6÷2, 36=6×12÷2, 可知该数列的规律为第n项与第(n+1)项的乘积除以2等于第(n+2)项,因此所求项为12×36÷2=216。 故选D。 (七)小数数列 当数列选项中有两个整数、两个小数时,答案往往是小数,且一般是通过乘除来实现的。当然如果出现了两个正数、两个负数诸如此类的标准配置时,答案也是负数。 [例题]2、13、40、61、( ) A.46.75 B.82 C. 88.25 D.121 解析: 2 * 6 + 1 = 13 13* 3 + 1 = 40 40* 1.5 + 1 = 61 61*0.75 + 1 = 46.75 思路就是乘数每次是前一次的一半,再加一。 小数数列是整数与小数部分各自呈现规律,日期数列是年、月、日各自呈现规律,且注意临界点(月份的28、29、30或31天)。 [例题]1.01、1.02、2.03、3.05、5.08、( ) A.8.13 B.8.013 C.7.12 D.7.012 解析:该题的规律是前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依次类推所填空应为3.05+5.08=8.13,故选择A项。 (八)图形数列 数列即可以由纯粹的数字组成,也可以通过图或表的形式表达出来。 例: 24 7 5 36 12 6 ? 14 16 2 7 8 26 4 3 6 10 3 9 2 ? 对于图形数列,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其运算法则:加、减、乘、除、倍数和乘方。 三角形数列的规律主要是:中间=(左角+右角-上角)×N、中间=(左角-右角)×上角; 圆圈推理和正方形推理的运算顺序是:先观察对角线成规律,然后再观察上下半部和左右半部成规律; 九宫格则是每行或每列成规律 (九)特征不明显的数列 数字推理如果没有任何线索的话,记得要选择相对其他比较特殊的选项,譬如:正负关系、整分关系等等。 [例题]2、7、14、21、294、( ) A.28 B.35 C.273 D.315 解析:复杂组合数列。 2×7= 14,7+14=21,14×21=294,21+294=315。 数字推理有5大题型,分别是多级数列、递推数列、幂次数列、分数数列、多重数列。 其中,在特征明显的数列中包括了幂次数列、分数数列、多重数列3种数列和递推数列的一部分递推方数列。 因此,在遇见不明显的数列可以按以下步骤来解题。 先考虑多级数列,两两做差、做和、做积 如果失败马上考虑为递推数列,按照递推数列的基本方法,先圈数列中三个比较大的数找出三者的计算关系。。 * (一)幂次数列 当一列数中出现几个整数,而只有一两个分数而且是几分之一的时候,这列数往往是负幂次数列。 [例题]1、4、3、1、1/5、1/36、( ) A.1/92 B.1/124 C.1/262 D.1/343 解析: 原数列可化为 规律:从第1项开始,底数为项数,指数为从3依次递减1, 后面一项 幂次变换法则: (1)普通数变换: (2)负幂次变换: (3)负底数变换: 常用非唯一变换 1.数字0的变换:0=0N(N≠0); 2.数字1的变换:1=a0=1N=(-1)2N(a≠0); 3.特殊数字变换:16=24=42;64=26=43=82;81=34=92;2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