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染病知识测试题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
1.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 A )
A.属地管理原则 B.异地管理 C 。就近管理 D。户籍管理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 C )类.
A. 甲类和乙类 B. 甲类和丙类 C. 甲类、乙类和丙类 D.乙类和丙类
3。传染病防治法新增传染病达到( A )种
A.39种 B. 35种 C.36种 D.37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 D )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A.手足口病 B. 甲型H1N1流感 C.艾滋病 D.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
5.传染病防治法从( D )年实施。
A.2002年1月1日 B.2003年10月1日 C.2004年1月1日 D.2004年12月1日
6. 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疾病,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B )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A. 1小时 B. 2小时 C. 3小时 D.24小时
7.发现其他乙类、丙类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人,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 C )进行网络直报。
A.12小时 B。 10小时 C。 24小时 D.6小时
8.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 D )年。
A.10 年 B. 15 年 C.5 年 D.3年
9.以下是甲类传染病的有( A )
A.鼠疫和霍乱 B.炭疽 C. 艾滋病 D.梅毒
10.以下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 A )
A.流行性腮腺炎 B.淋病 C.麻疹 D.狂犬病
11、当Hl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之为( B )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12、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 D )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同性恋者 D、每个人
13、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C )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
14、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 B )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胳系统
15、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 D )
A、血常规 B、尿常规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 HIV抗体确诊试验
16、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D )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医护人员
17、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 A )。
A.3月24日 B.4月25日 C.5月31日 D.10月8日
18、“全国疟疾日”是在每年的哪一天?( B )
A 1月3日 B 4月26日 C 6月8日 D 12月8日
19、确诊疟疾的最可靠方法是什么? ( A )
A取血显微镜检查疟原虫 B根据临床症状 C拍摄X线 D心电图
20、下列哪项不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 D )
A蚊虫叮咬 B输血 C胎盘 D飞沫
21、典型间日疟临床表现( C )
A突然发病,无寒颤,仅有畏寒感 B间歇期极短,体温曲线呈“M”型
C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伴有脾肿大、贫血等体征。
D发热常在深夜并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22、下列哪项不属于疟疾的特殊临床表现( D )
A黑热尿 B类白血病反应与何杰金氏病样反应 C疟疾性紫癜 D白血病
23、疟疾的临床诊断要点不包括( D )
A多数病例在发作前有长短不一的寒颤或畏寒
B发作有定时性、发热与无热期交迭出现且有规律
C有溶性贫血症状,其程度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脾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例同时见肝肿大 D发热特点呈稽留热、一般超过39度
24、甲肝的传播途径( A )
A消化道 B呼吸道 C血液 D性接触
25、梅毒的传播途径( D )
A、性接触 B、胎盘 C、间接接触传染(如接吻、 哺乳和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
D、以上都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