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 提 纲 水的分布 水的循环 中国水资源概况 中国地下水概况 水的分布 地球:富水行星 表层水来自于地球内部 自核幔边界至表层均存在水 可用水资源~1% 地球表层水的分布 冰岛深钻计划( BBC, 2006 ) 水的相图 水的存在状态 超 临 界 态 水 结晶水(石膏) 结构水(三水铝石) 固态水 液态水 气态水 水的循环 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示意图(张人权等, 2010, 略改) 水文循环: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浅表地下水之间的水分交换 驱动力:太阳辐射、重力等 各种水交替速率差别大 意义:水量得到补充,水质得以净化 地质循环 水的地质循环示意图(沈照理, 1985) 地质循环:发生于大气圈到地幔之间的水分交换 构造活动 成岩、变质、风化作用:再生水、结晶水、结构水、埋藏水 意义:分析地壳浅表和深部地质作用,找矿、环境变化预测等 聚敛板块边界: 安山水(Giggenbach, 1992) 离散板块边界:海底黑烟囱(Koschinsky) 地幔中的“水”:北京“地下大洋” 中国水汽来源((Bryson, 1986; Winker and Wang, 1993; Kong, 2011) 中国水资源概况 特殊地理格局:3个阶梯、海陆分布 大部分地区为季风气候区:雨旱分明,降水时空变化具规律性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大饮喝八缸”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 中国东部季风降水示意图 亚洲季风成因(杨明山, 2010) 雨季时间:东部3-8月;藏南和云南6-9月;新疆北部5-6月 降水的时间分布 总体上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华南1500-2000 mm;长江流域1000-1500 mm;华北500 mm;东北500-600 mm;西南1000-1500 mm;西北400 mm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 降水的空间分布 中国年降水量变率(冯丽文 郑斯中, 1986) 冷暖气流强度对比变化造成季节及年际时空变差 年降水变率总体上同降水量分布呈相反趋势 西北、海河流域变率较大(30%);西南变率小(15%) 山区降水变率一般较小 我国水资源量 我国多年平均降水量628 mm,计6000 km3 地表水2640 km3,地下水800 km3,可更新2730 km3,人均水资源量2670 m3 我国水资源特点 水少:降水偏少,年降水少于全球平均22%;人均水资源量偏低 水多:时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季节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水脏:水质污染严重 水污染(滦河, 2008) 洪水(九江, 2010) 干旱(西双版纳, 2012) 中国地下水概况 地下水的供水意义 优点 分布广泛 变化稳定 水质良好 便于利用 具有天然调节性 缺点 分布具有隐蔽性 污染后难恢复 地下水灌溉(华北平原, 2008) 中国地下水分区示意图(张人权等, 2011) 东部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区 中部气候复杂高原山地盆地区 西北干旱山地盆地荒漠区 青藏半干旱冻土高原区 东部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区 降水量500 ~ 1600 mm 山前平原、冲洪积平原、滨海平原松散沉积孔隙水,应用广泛 东北、华北:开采强度大、污染严重 珠三角:地表水为主 南海诸岛:海岛淡水资源 海岛“淡水蘑菇体”(庞忠和, 1988) 中部气候复杂高原山地盆地区 气候、地形、地质结构变化复杂 内蒙古高原:主要为玄武岩裂隙水;南部为沙漠覆盖下的裂隙岩溶水 中部高原、山地、山间盆地:黄土高原、汾渭盆地,主要缺水区 南部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主要为岩溶高原,深埋缺水 黄土高原地貌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西北干旱山地盆地荒漠区 降水量低:大部降水200 mm 构造格局:高山盆地相间分布 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复杂 西北内陆山盆格局 西北内陆典型水循环模式 (孔彦龙, 2011) 青藏半干旱冻土高原区 海拔高于3000 m,亚洲水塔 西藏东南部降水丰富,西北部降水稀少 地热资源丰富 西藏自治区水热显示分布图(多吉等, 2010) 宁中地热休闲中心 羊八井地热温室 西藏地热利用(多吉等, 2010) 本节小结 水的形成和分布 水循环的概念 我国水资源特点和地下水分区 思考题 什么是水循环? 我国水资源具有哪些特点? 我国地下水资源分区? 谢谢!敬请批评指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