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失眠的历代中医证治概述 上海中医药大学 各家学说教研室 英洪友 * 18年 一、失眠的现代医学认识简述 (一)定义: 1.失眠: 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或续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症状。 失眠的危害:失眠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又会因为滥用失眠药物而损伤身体其他方方面面。 * 18年 一、失眠的现代医学认识简述 (一)定义: 2.失眠症: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中定义为“是指连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不能以统计上的正常睡眠时间作为诊断失眠症的主要标准。对失眠忧虑或恐惧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症状持续存在。如果失眠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等)症状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再诊断为失眠症。 ” 《实用内科学》12版中定义为“是指原发性失眠,表现为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状况。患者对此忧虑或恐惧,心理上恶性循环,使失眠症状持续存在。一般人群的患病率10%-20%。” * 18年 一、失眠的现代医学认识简述 (二)典型临床表现:以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及患者对睡眠不满意的心理状态。 1.入睡困难(睡眠起点):占3/4 2.易醒及醒后难以再次入睡: 3.早醒(睡眠终点):比正常提前2小时以上。 4.多梦:REM相中发生,影响睡眠质量。 5.伴随的心理情结症状—烦恼:并非焦虑或抑郁 * 18年 一、失眠的现代医学认识简述 (三)失眠症(原以性失眠)的诊断: 1.以睡眠障碍为唯一症状,其它症状均继发于失眠。 2.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4.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 18年 一、失眠的现代医学认识简述 (四)治疗: 1.药物治疗: 原则为最低有效量;间断给药,2-4次/周;短期用药,连续用药不超过4周;逐渐停药防反弹。 2.非药物治疗: * 18年 二、失眠的中医相关病名称谓 (一)先秦两汉三国时期 不卧、不得卧、不能卧、不能眠、卧不安、少卧、目不瞑、夜不瞑、不寐(《难经》)、不得睡等。 (二)两晋隋唐五代时期 晋代沿用前人称谓,隋时出现眠寐不安、寝卧不安、睡卧不安、卧不安席等,在《外台》卷三中出现“失眠”病名。“不寐”之名消失 (三)两宋金辽与元时期 “不寐”之名重现,“不睡、不得睡”应用亦较多 (四)明清两代民国初期 明清时期仍以不得卧、不眠命名较多,但“不寐”之名广泛应用。当今临床多以不寐或失眠指称。 * 18年 三、失眠的病因病机认识发展 1.《黄帝内经》确立阳不入阴理论 2.汉唐时期心胆为中心的脏腑神志睡眠论 3.宋金元时期五脏为中心的睡眠论:重视肝脾肾并受杂病病因学说影响(如从正的九气说) 4.明清以降病因病机认识多元化及融合:脑主睡眠论出现(清初王宏翰《医学原始》) * 18年 四、失眠的中医辨证发展 1.分型体系的初步确立--《诸病源候论》 虚劳不得眠候、大病后不得眠候、伤寒病后不得眠候、霍乱后烦躁卧不安候四种。 2.失眠作为独立病证体系的发端--《儒门事亲》“十形三疗”内伤形下单列“不寐”一证。 3.明后辨证分型系统化及多元化: 现代临床较为通行的是分6或7个证型: 虚证三型:心脾两虚、心胆气虚、阴虚火旺 实证三或四型:心火亢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或胃腑不和。 * 18年 五、失眠的中医治法方药发展 1.《内经》通营卫、和阴阳—半夏秫米汤 2.仲景丰富治法:(1)清宣郁热—栀子豉汤: (2)交通心肾—黄连阿胶汤; (3)养阴清热—猪苓汤; (4)养阴清心凉血法—百合汤系列; (5)清肝养血法—酸枣仁汤; (6)潜阳安神法—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7)和解潜镇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3.晋唐以心胆为主的镇静安神法—《千金》大远志丸、石英煎等 4.宋金元治法多元化: * 18年 ... ... ... ... ... ... ... ... ...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