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气象学第五章天气与气象灾害.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天气学基础 (Weather bases) 1.天气:某地瞬时或一段时间内风、云、降水、温度等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状况。天气的好坏由天气系统决定。 二、几个主要的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 (Several major large-scale weather systems and their synoptic feature) (一)气团(Air mass ) 第二节 天气预报简介 天气的变化与人们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军事活动以及日常生活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社会发展对大气科学所需求的最主要内容之一是作好天气预报工作。准确的天气预报,能帮助人们利用有利的天气,避、抗不利天气和减轻灾害性天气所造成的损失,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国防建设等均有重要意义。 天气预报分为形势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两部分。形势预报是对天气系统(高压、低压、锋面等)的移动、强度、变化和生成、消亡的预报;气象要素预报是对气温、气压、湿度、能见度、风、降水等要素和天气现象的预报。两者密切相关,一个地区天气的变化决定于天气系统的变化,所以形势预报是要素预报的基础。 二、天气预报的时效:短于12小时的为超短期天气预报,1—3天为短期预报,3—7天为中期预报,长于10天的为长期预报,1个月以上的为超长期天气预报。并以该时段能否出现灾害性天气为重点。时效越短,要求预报愈准确。 从预报范围来看,国家气象中心所制作的全国性天气预报为大范围的;一个省(区)、市的天气预报为中等范围的;一个县的天气预报为小范围的,也称为单站预报。 三.天气预报的方法 目前气象台的天气预报的方法,主要有天气图法(配合气象卫星云图、雷达等资料)、数值预报法、数理统计法。 天气图和数值天气预报方法主要用于短期天气预报,近几年也向中期预报延伸。数理统计方法主要用于长期天气预报,现在也逐渐向短期预报方面发展。在实际预报过程中,三种方法互相结合、综合应用,并广泛采用计算机作为工具。 四、近代气象监测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气象雷达、气象卫星、火箭、地面遥测自动气象站等一些高科技的技术相继应用到气象观测中,为气象预报提供可靠的依据 。 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也称极轨卫星,其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取向,卫星几乎以同一地方时经过世界各地。高度约1000km左右(低轨),绕地球一周约100min。两颗轨道平面互相垂直的低轨气象卫星每6小时可以将整个地球巡视一遍。 20世纪70年代,世界气象监测网(WWW)指定一些位置来布置5颗静止气象卫星,它们的观测区域绕地球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所定位置分别是: 欧洲联盟——Weteosat(0°W/E),美国——GOES(12.5°W). 日本——GMS(140°E),印度——INSAT(74°E)。   1997年6月10日和2000年6月25日,在西昌发射中心先后发射了风云二号(FY-2A和FY-2B星),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定点于105°E地球轨道上空,高度为35800km它可以覆盖以中国为中心的约1亿平方千米的地球表面,可以24小时对中国进行观测。2004年10月19日,风云二号C星开始了它的太空之旅。2006年12月8日风云二号D星升入太空,与C星组成双星组网进行观测。 气象火箭:主要用于探测30km以上200km以下大气层的高度,探测项目包括高空大气温度、压力、密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以及大气成分、太阳紫外线辐射等气象参数。 自动气象站:能自动观测、自动发报、自动整理和远距离控制的地面气象综合观测装置称为无人气象站,或称自动气象站,无人气象站一般适合在高原、沙漠、海岛等地方。自动气象站则是为了弥补那些不便建立有人气象站的地方气象资料的欠缺。 五、气象通信 遍布全球的气象台站和各种探测设施,组成监视天气变化的观测网,昼夜不停地捕捉地球大气中的各种气象信息。 气象通信自诞生起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莫尔斯通信-- 电传通信 --传真通信 --光纤通信 --计算机通信--卫星通信。 主通信网: 是全球通信系统的核心,它连接15个区域电信枢纽和三个世界气象中心。三个世界气象中心是:墨尔本、莫斯科和华盛顿。 国家气象通信网: 连接各气象局或特定的国家中心,是全球气象通信系统的基础。 中国气象通信: 气象灾害是大气圈物质的变化或异常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在各类自然灾害中,它包括的种类最多,主要包括旱灾、涝灾、冰雹、霜冻、台风、龙卷风、沙尘暴等等。气象灾害的危害范围较大,常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