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材分析 《绿》中朱自清以视觉为主,侧重颜色,为使读者容易理解这“绿”,便于想象这“绿”,作者匠心独运,别出心裁的把它当作一个美人来描写,写出了秀美的瀑布和神奇的绿潭! 学习目标 1。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主要特征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调动多种手法写景以及“情景交融”的方法。 一、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参加五四运动。 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古典文学研究,从事散文创作。 ??1931至1932年留学英国。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教授,对抗战前途充满胜利信心。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打内战。??? 二、写作背景 《绿》,写于1924年。朱自清在浙江温州省立第十中学教书,他写了一组总题为《温州的踪迹》的散文,《绿》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一篇。?? 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没有投身到革命激流中,但他对于中国社会的前途,刻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反映在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只是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我们便能感受到作者的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导学一 整体感知 文章以哪个词为文眼,点题? 明确: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导学二 自主学习 1.第二自然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第一观察点:山边;观察到了梅雨瀑; 第二观察点:梅雨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环境; 导学三 合作学习 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 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合作探究 1.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对梅雨潭水绿的审美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 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点是梅雨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绿。 对绿的总感受:醉人、奇异、似近似远 拟人 踞、透、扯、送、钻、招引、摆弄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涟漪)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荡漾) 比喻: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色、深度)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波光、软嫩)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清澈) 对比: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 (太淡) 杭州虎跑寺的绿壁 (太浓) 西湖的波 (太明) 秦淮河的波 (太暗) 裁你为带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联想 挹你为眼,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2.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不禁”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她的无比喜爱之情。文章从博喻到比较映衬到联想再到转换人称、直接呼告,感情逐渐转浓,直到不能自已。 写作手法总结 本文修辞特点 1、比喻多层次。这是朱自清早年常用的笔法,就是遇到一种美景,就用一系列的比喻来强化其效果。 2、比较极端化。通过一系列的比喻,作者还是觉得意犹未尽,用了另外一种方法-比较。而且是极端的比较,让觉得任何地方的绿色和这里比,都有不足;只有这里才是最完美的。如:我曾见过……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3、想象奇特。朱自清奉行的不是一般的极端,而是极端了还要极端。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对比之后,已经是天下无双了,还要怎么渲染?他还有办法-想象。 此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已不是“汪汪一碧”的潭水了,而是从潭水中冉冉升起的 “小天使”。这才是对梅雨潭绿的深情赞美。再加上“女儿绿”概念的创制,使他对于“绿”的刻骨铭心、心醉神迷的心理感受得以淋漓尽致地抒发,既真切感人,又回味无穷。 反馈训练《绿》与《黄果树瀑布》写法比较探究 1、《绿》开门见山,直入正题;《瀑布》反面入题,前后对比。 2、《绿》以视觉感受(尤其是色彩)为主,《瀑布》以听觉、触觉为主。 3、《绿》善用比喻、拟人,丰富多彩;《瀑布》多直接正面描写,直抒胸臆。 4、《绿》文雅细腻,清丽婉约,富有阴柔之美;《瀑布》语言朴实浅近,粗犷豪放,富有阳刚之气。 同样写瀑布,为什么《绿》以视觉为主,而《瀑布》以听觉、触觉为主? 1、两个瀑布景物特征不同。梅雨潭主要以色彩(绿色)令人沉醉,黄果树瀑布主要以声音和激流水雾震人心魄。 2、两位作家的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朱自清是古典文学学者,受古典诗歌婉约传统的熏陶,追求精致典雅之美,梅雨潭缥缈清丽的绿色最能令他陶醉;于坚是当代作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