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欣赏简明教程》课件·第五章第四节 中国舞蹈欣赏 主讲人 晚唐.伎乐天 《艺术欣赏简明教程》课件·第五章第四节 【新课开场语】 舞蹈起源于劳动,是从人们的各种劳动动作中吸收了大量的动作元素予以艺术的加工和提炼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已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至少在五千年以上,不仅从未间断过,而且发展速度很快,成熟的过程很短。 大型乐舞 《艺术欣赏简明教程》课件·第五章第四节 一、中国古代舞蹈艺 术管窥 1.先秦舞蹈管窥 玉舞人 战国时期的连体玉舞人,两人屈膝扭胯成S形,长袖挥 舞,衣带飘逸,配合默契。从这件玉舞人我们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舞蹈不仅关注人体的动作美,而且已经注意服饰、舞蹈节奏等对舞蹈整体美感制造的辅助作用。 《艺术欣赏简明教程》课件·第五章第四节 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彩绘乐舞图鸳鸯漆盒,器腹两侧绘有乐舞图。其中,右侧绘的是一幅乐舞图。其中一人持捶敲打乐器,旁边的佩剑“武士”正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从这幅乐舞图上面,我们起码可以解读出这几个方面的信息:一是舞者飘举的长袖证明了《韩非子·五蠹》中所说的“长袖善舞”的先秦舞蹈美学思想,说明了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开始重视服装和道具在舞蹈魅力制造方面的作用。二是从这幅乐舞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 《艺术欣赏简明教程》课件·第五章第四节 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 乐舞图 《艺术欣赏简明教程》课件·第五章第四节 2.汉代舞蹈管窥 我国各地出土的汉代乐舞俑为数不少,同时也出土了一批玉舞人。从这些文物上面,我们可以解读出汉代舞蹈发展的基本状况。 如下图这两件1986年出土于河南永城芒山镇僖山汉墓的白玉舞人佩。舞人身体扭动的姿态呈现出一种曲线美,飘动的长袖透射出了一种轻歌曼舞的意境,拖地长裙衬托出舞者的优雅。这些都显示了舞蹈艺术的本质特征。 白玉舞人佩 《艺术欣赏简明教程》课件·第五章第四节 东汉乐舞俑 1955午1月于广州一座 东汉墓出土的乐舞俑。乐舞俑一组四件,其中三件为乐俑,一件为舞俑。乐俑中一人在弹奏、两人似手持打击乐器。舞俑长袖宽衣,长裙拖地,右手在前做抒情动作,左手向侧后挥舞,衣袖飞舞,呈翩翩起舞状。这组陶俑生动地再现了汉代歌舞表演的场面。这组歌舞俑既具有轻歌曼舞的风格,同时又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艺术欣赏简明教程》课件·第五章第四节 百戏俑 西汉女舞俑 《艺术欣赏简明教程》课件·第五章第四节 3.隋唐舞蹈管窥 隋唐时代是中国艺术蓬勃发展和空前繁荣的时代,舞蹈艺术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鼎盛期,并且与音乐艺术高度融合。这一点可以从近年来出土的大量文物上面得到印证。 右图是现藏于西安博物院的隋代黄釉乐舞女俑。其中两人奏乐,一人舞蹈。从舞者的姿势来看,隋代舞蹈依然追求人体美与生命活力的表现。但从服饰来看,隋代舞蹈服饰已经开始从汉代的宽炮大袖向紧身简洁过度,以便更好的凸现人体的曲线美。 隋代黄釉乐舞女俑 《艺术欣赏简明教程》课件·第五章第四节 到唐代,各种民间乐舞形式经过改造发展为宫廷乐舞。唐代宫廷乐舞按艺术风格可分为“软舞”和“健舞”两类。唐代软舞以舞动长袖或飘带为主,舞者低身举袖,犹如燕起纷飞,格调高雅,美不胜收;健舞动作矫健,节奏明快。两种舞蹈的规模一般都不大,多是独舞或双人舞,但是动作技巧水平较高。现藏于中国故宫博物院的这组唐代乐舞俑,其中6人奏乐,两人舞蹈。舞蹈者所表演的舞蹈为典型的软舞。 唐代乐舞俑 《艺术欣赏简明教程》课件·第五章第四节 这幅图是1991年9月在河南孟津县出土一组唐代彩绘乐舞陶俑。这组彩绘乐舞陶俑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6件女乐俑均呈跽坐状。俑头梳双髻,身着半臂衫,长裙铺地,表情专注,作吹奏或弹奏乐器状。在乐俑的伴奏下,4件女舞俑翩翩起舞。乐舞俑表情温婉,面部丰满圆润,形体优美异常,突出表现了人体形态美。从舞俑的姿态来看, 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软舞。 唐代乐舞俑 《艺术欣赏简明教程》课件·第五章第四节 唐代舞蹈打破了汉代以来舞蹈和杂技并存的局面,成为独立表演的艺术品种,其舞种之多样,舞姿之新颖,气魄之宏伟,都是空前的。近年来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这一点。 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