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公开课件(讲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新闻人物斯诺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年,美国新闻记者、作家,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坎萨斯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25年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新闻系;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7年6月,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下了大量的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离开中国赶赴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新中国成立后.又曾三次来华访问;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年,美国新闻记者、作家,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坎萨斯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25年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新闻系;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7年6月,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下了大量的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离开中国赶赴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新中国成立后.又曾三次来华访问;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新闻人物---斯诺 斯诺---中国永远的朋友  埃德加·斯诺1928年来到中国。九一八事变后,他亲赴前线采访,写下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特别是他撰写了轰动世界舆论的红星照耀中国——不带任何政治偏见和党派色彩,通过亲自采访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信任。抗战期间,斯诺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把中国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组织、发起、宣传“工合”运动,支持中国的战时经济;如实报道中国抗战实况;开展大量的国际宣传,极大地支持了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他把一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斯诺在北平南苑目睹了中日战争的开端。他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斯诺这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日军新闻发言人狼狈不堪,无法正面回答,只得仓促宣布记者招待会结束。 9月末,斯诺在上海目睹了八一三淞沪抗战。在报道中,斯诺称赞这场战争是“伟大的表演”,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军事技能,是许多人所没有料想到的。 接着,斯诺沿着日军在中国的侵略战线,横越中国国土,去了汉口、重庆、西安,并再一次去延安,撰写了一系列的新闻报道。在汉口,他为中国工业所遭到的破坏而痛心:“最令人气馁的是中国在各处所犯的同样的错误,那就是没有把工业企业和有技术的工人加以改组和撤退,而在放弃南京、汉口两座战略城市之前,又没有作出巨大的努力使两个城市不致变成敌人的战争基地。日本利用了掠得的资源和工厂,把侵略更深一步向内地推进。” 斯诺对中国的帮助: 斯诺曾帮助游击队把珠宝、黄金变卖了出去,并拒收游击队给的高额回扣,反而建议游击队放了修道院扣留的几名意大利修道士.斯诺说:“我一分钱也不要。但是我建议,你们把在西山一个修道院扣留的几名意大利修道士释放了。”他对游击队员说:“这样做不好,会损害你们的抗日事业,不能获得国际上的同情。”“我是为中国着想。”斯诺说,“一次只能同一个敌人作战,不宜树敌太多。” 著名作品 《远东前线》,1933年9月在美出版。 《活的中国》(Living China),1936年,中国现代短篇小说英文译作,收录了鲁迅、柔石、郭沫若、茅盾、巴金等15位左翼作家的作品及斯诺撰写的《鲁迅评传》等。 《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1937年10月首版于伦敦戈兰茨公司,两个月内再版4次,发行十几万册。1938年1月美国兰登出版社在美出版该书。同年2月,上海地下党翻译出版了该书的以一个中文版,为了便于在国统区和沦陷区发行,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内容做了部分修改。 《红区内幕》,即《续西行漫记》,海伦著。 《为亚洲而战》(The Battle for China),1941年,采访报道合集整理而成。 《苏联力量的格局》,1945年。 《斯大林需要和平》,1947年。 《复始之旅》,1959年。 《今日红色中国》,1962年。 《大河彼岸》(The Other Side of the Rriver),1962年出版,称颂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的想法 我要说的是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的新闻记者斯诺 ? 斯诺被人们称为”战地 记者”,在中国抗

文档评论(0)

小米兰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