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栏砂夜宿遇盗-公开课件(讲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井栏砂夜宿遇客 李涉 井栏砂夜宿遇客 李涉 暮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 诗人和背景 朗读和默读此诗,你认为这首诗写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李涉其人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白鹿洞、白鹿书院、李博士、诗人和强盗 文本分析 诗歌的第一句写出了怎样的一种环境氛围,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种氛围是否符合出现的典型环境?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文本分析 第一句写潇潇暮雨下的江南村庄,宁静温柔,充满诗意和柔情,与月黑风高,杀人放火的典型遇盗环境不符,但就是这样不经意的描写,使环境既富诗意,人物的面孔也不至于狰狞。在这样静谧的雨夜,发生的故事也充满柔和可爱的一面。 文本分析 仔细品味第二句诗,你觉得诗人为何把强盗称为“绿林豪客”?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体会到诗人是怎样的一种心态?这种心态说明了诗人的怎样的心理? 文本分析 诗人把强盗称为“绿林豪客”,显然是带着一种饶有兴趣的心态看待这场奇遇的;而“夜知闻”既有对自己诗名在外的欣喜,也有对爱好风雅和欣赏自己的强盗的一种欣赏;在这里,强盗的职业和爱好的不统一,甚至是对立,本身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幽默,而诗人在有惊无险的情况下是带着好奇和欣赏看待这群强盗的。 文本分析 第三句的“逃名姓”说的是诗人自己还是强盗?从诗人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怎样的心态?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转知名宦是悠悠”、“一自无名身事闲”、“一从身世两相遗,往往关门到午时” 文本分析 “逃名姓”说的是诗人自己,即在现实生活中诗人郁郁不得志,想隐居深山,隐姓埋名,但是经强盗这么一闹,这个想法是不必要了;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一点幽默和揶揄,以及对强盗的欣赏,“逃名姓”是对上文“夜知闻”的反拨,是诙谐之词;但是这种轻松的背后,有深深地无奈和感慨。 文本分析 你认为第四句“世上如今半是君”说明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现实?这句话轻松调侃的背后,你还能体会到那些感觉?通读全诗,你觉得最后一句有怎样的效果? 文本分析 第四句无疑是诗人对自己对强盗的一种幽默的调侃,中有一种欣赏的感情,但无意之中,诗人把现实写入了诗人,对晚唐民生凋敝、百姓走投无路而聚啸山林的现实映照出来了;此外,更有一种诗人和强盗间惺惺相惜互为知己的感觉,虽然只是一面之逢,不打不相识,但这一个美丽的错误,却有着“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 文本感悟 整首诗自然流畅,轻松幽默,诗人在当时一气呵成的写就,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首诗的写作是如此的奇异,又是那么的自然,正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那群强盗成就了李涉,也是李涉自己成就了自己。 课外延伸 登山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又得浮生半日闲。 * * 转知名宦是悠悠”、“一自无名身事闲”、“一从身世两相遗,往往关门到午时”

文档评论(0)

小米兰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