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地下水渗流理论研究
倪 龙,马最良
(哈尔滨工业大学热泵 调技术研究所,哈尔演 150090)
摘 要:建立_r单一介质承压含水层中定流量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抽水和回灌引发的地下水渗流数学模型;利
用叠加原理推导了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地下水渗流的理论解。通过分析理论解,从中得出稳态降深方程、稳态
渗流速度方程、准稳态时问方程和理想井间距方程..定流量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引发的地 r水渗流能在很短的
时间内达到稳态,并且理想井间距仪是含水层厚度和渗透系数比的函数。对于完整型的观测井不论位置如何 ,其
平均降深均为0。
关键词:地下水源热泵;同井回灌 ;渗流模型;降深
中图分类号:TIL529 文献标识码:A
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抽水和回灌引发的地下水渗流数
U 引 罱
学模型;利用叠加原理推导了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
地下水源热泵足地源热泵的一个分支…,在公 泵地下水渗流的理论解;通过理论解,从中得出了稳
共建筑中最早应用于 1948年美国俄勒 冈州波特兰 态降深方程、稳态渗流速度方程、准稳态时间方程、
市联邦大厦(CommonwealthBuilding)J,该系统从设 理想井间距方程和观测井平均降深方程。
计开始就得到了广泛关注_3 .在其后 的几十年
中,地下水源热泵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 J。国内 1 地下水渗流数学模型
近几年,在山东、河南、湖北、辽宁、黑龙江、北京、河 图1给出了同井回灌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
北等地已有 100多个地下水源热泵工程项 目,供热、 出:该取热井内含有一套管,从换热器来的水进入套
空调面积达 100余万平方米 【。大量的工程应用对 管外管,通过回水井网回灌回含水层中,与含水层换
地下水源热泵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产生了一些 热;同时,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经过抽水井网由潜水泵
新的系统形式和水井构造。其中一种新型地下水源 加压后由套管内管进入换热器。抽水井网与回灌井
热泵生产井与回灌井集成在同一 口水井中 J,抽水 网之间有一隔断,避免回水直接进入抽水部分,产生
和回灌在含水层同一径向位置不同深度处同时发 较大的热贯通。在同一取热井中,同时进行抽水和
生,相对于传统的异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该热泵被 回灌,因此称该取热井为抽灌同井。抽水和回灌在
称为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到2005年,已有 180 含水层同一径向位置不同深度处同时发生,使地下
多个工程项 目采用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建筑面 水的渗流较异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引发的地下水渗
积 250多万平方米 J。 流更为复杂。因此 ,理论计算时,需对含水层和取热
同井回灌作为一种抽水和回灌形式不仅能用于 井作适当的假设和限定。
地下水源热泵,还可以用于直接供热、供冷等其他场 1.1 模型假设及限定条件
合,但 目前还没有同井回灌的工程实例抛开地下水 为了便于分析,在建立数学模型时采用如下假
源热泵而独立应用。因此本文仍然以同井回灌地下 设和限定条件:
水源热泵作为研究对象,但其结论对于同井回灌具 1)本文中讨论的含水层均为第一类越流承压含
有一般性。 水层,无越流层压含水层作为越流含水层的一种特
本文建立了单一介质承压含水层中定流量同井 殊情况考虑。除了越流量外不考虑其它垂向补给和
排泄; 过程可以参见文献 [10,11]。这里仅给出对应于本
2)含水层是均匀各向异性的。含水层具有稳定 文模型假设及限定条件的控制方程 (坐标系统如图
厚度,在热泵运行期间,承压含水层不会被疏干成承 1所示),如下式所示 :
压一无压含水层或无压含水层。热泵运行前,水头 ~
面是水平。含水层侧向无限延伸; 一 一 - (Krras)+(as)一2s=S。as(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利用手持式超站测树仪测量林分空间结构参数-Ingentaconnect.pdf
- 双氯芬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pdf
- 双点干涉法位相缺陷检测中的解相算法比较-中国光学.pdf
- 双箱体溶解和计量装置CONTINUFLOC系列.pdf
- 双色大面阵量子阱红外探测器读出电路设计-激光与红外.pdf
- 双轴织构氧化铈薄膜的反射高能电子衍射分析-硅酸盐学报.pdf
- 双酚A替代物对雄性斑马鱼性激素及卵黄蛋白原水平的影响.pdf
- 双馈风电机组模型结构讨论-电力系统自动化.pdf
- 反保尚基-上妻研究室Kozumalab-东京工业大学.pdf
- 反应气氛对绿色合成纳米铁的组分及其活性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