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
文档大全
用语言促进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我是农村的一名语文教师,经常在本校和附近学校听课学习,发现一些教学案例在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借此交流机会,整理下来作粗陋分析,并通过学习多名教育专家关于此主题文章,进一步谈了谈自己的体会。请同仁老师指正。
案例一:
一教师执教《特殊的葬礼》,过程如下:1、初读课文,问:你有什么感受。2、再读课文,问:你心里是什么滋味。3、联系生活实际,问:在你周围还有类似的环境悲剧吗。4、问: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5、看网页新闻“黄果树瀑布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写环保广告语。整堂课学生情绪激昂,发言精彩,掌声不断。
这是一位刚步入学校的一位教师初教《特殊的葬礼》时的设计。这是一节缺失语文的“语文”课。读课文,说感受,这一设计固然不错,但凡事都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地空谈感受。后面的联系实际谈环保,看网页新闻写环保广告语,虽然也有一些受、写的成分,也注意到了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要求,但“杯水车薪”,充斥课堂的浓浓的环保味早已呛得它无处藏身了。这是语文课,不是环保主题会,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必要的,但这不是语文课的唯一追求,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语文教学还担负者指导学生感悟母语、积累母语、运用母语进行交际的任务。如果感悟“人文”,只是笼统地说说感受,缺乏感悟“人文”的抓手,从头到尾搞得都是“空手道”没有和文本语言发生更多的联系,那么这种感悟是空泛无用的。这种貌似“很语文”的“人文课”依然风头很盛。
案例二:
一位教师执教《长城》,熟读课文后,问:“假如你是现场的游客,你会怎样赞美长城?”学生摇头不语。后终有一生开口:“长城长,长啊长,真是长!”老师问何出此言,学生答曰:“实在不知道怎么说,所以就这样说出来了。”
我认为,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很成功。教者有很强的 “语文”意识,能及时地捕捉“战机”,引领学生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达到升华学生人文情感的目的。这是一个“工具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的设计,但学生近乎集体“失语”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因为它显示了学生语言的贫乏。这在我们农村小学语文研讨课上是常见的情况。为何“心中有数,出口无言”?原来是平时的课堂很少有这样的说写训练。淡化训练,意在避开“机械训练”之嫌,但不等于不要训练,既然是“工具”,不练怎么行呢?
上面两个案例,都存在“人文过盛,工具不力”的现象。这暴露出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良倾向:对“人文性”认识不清和肆意夸大,导致了“人文性”的膨胀;对“工具性”的训练又如“杯弓蛇影”一般心有余悸,不敢进行合理的训练。为什么我们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上老是顾此失彼?我想,还是因为没能深层次地认识两者的本质,对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知如何权衡。
全国著名语文教师陈建先说,语文的工具性体现于语言,语文的人文性靠语言来承载。既然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于语言,语言便是语文的本位,便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一个抓手。抓住了它,就抓住了“工具”和“人文”。另外,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语言的学习应该在语言实践中完成,语言实践的过程就是语言的内化和外化的过程。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丰富的、灵动的、有效的语言实践呢?我认为要抓“三点”。
一抓文本语言的亮点。所谓文本语言的亮点是指一篇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方,读来酣畅淋漓,回味无穷。那生动、形象的比喻,那节奏明快、气势磅礴的排比,那贴切传神、栩栩如生的比拟,那工整而有韵律的对仗,还有那令人叫绝的神来之笔、精巧有序的布局谋篇等等。优美规范的语言可谓语言中的精品,它们往往也是课文的情理意趣之所在。抓住这些亮点语言反复诵读乃至背诵,不但能快速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陶冶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审美情趣,而且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条捷径。同时还能重点突出,节约有限的教学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特殊的葬礼》中,对原来的瀑布的描写连用了六个成语:“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从天而降”、“流连忘返”。教学中,当发现学生赞美瀑布的语言比较单调时,我没有让他们一味地说下去,而是话锋一转:“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时是用哪些词句来赞美的。”让学生品悟文中的精彩语言后,再让学生来赞美,结果有的说:“赛特凯达斯瀑布,我爱你!你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姿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有的说:“我在你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惊叹,我在你咆哮如雷的巨大声响面前陶醉。是你,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是你,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如此内化,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巧妙结合在一起。
二抓文本语言的空白点。文本中有许多不确定的空白点,它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或无奈,而是弦外之音、匠心独运。拓展开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 VIP
- 特定技能2号农业练习题11.docx
- 第16课 畅享在线交流 教案 义务教育人教版信息科技三年级全一册.docx VIP
- 七上有理数混合运算专题训练.pdf VIP
- 大学课程《PC装配式建筑概论》PPT教学:第7章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pptx VIP
- 2024年考研《数学一》真题及详解 .pdf VIP
- 第30课 在线安全防范 教案 义务教育人教版信息科技三年级全一册.docx VIP
- 《俄罗斯文学精讲》-公开·课件设计.ppt VIP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案设计.docx VIP
- 第29课 了解自主可控 教案 义务教育人教版信息科技三年级全一册.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