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his document i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Acer Inc, and was created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only. It may not be modified, organized or re-utilized in any way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rightful owner. This document i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Acer Inc, and was created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only. It may not be modified, organized or re-utilized in any way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rightful owner. 回首30年 历史沉淀Acer 历史成就Acer 1976年,宏碁创立,登记资本额为100万新台币,员工11人。 生日:1976年10月25日。出生地:台北市民生东路。 孕育宏碁的创业5大伙伴: 左起为淡出科技产业的前任国碁董事长林家和,目前仍在创投与投资界活跃的立錡科技与旭扬创投董事长邰中和,宏碁创办人施振荣,宏碁监察人黄少华,施振荣最佳人生伙伴「施太太」叶紫华。 宏碁1981年在竹科设立的第一座厂房,宏碁在创业初期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小教授一号」便是在此诞生。 施振荣认为,定位为掌上型计算机学习机的小教授一号,不但是宏碁自创品牌产品外销的起点,更是奠定日后宏碁开始朝向个人计算机产业发展的基础。 宏碁在1982年紧接著推出台湾第一部8位元计算机「小教授二号」,开启了宏碁在全球PC产业不断精进的首页,到了1986年,宏碁甚至领先当时的全球PC巨人IBM,率先成功开发这台32位元PC,「Acer」这4个英文字母开始真正在全球科技产业崭露头角。 左起为当时担任德碁总经理的陈正平、施振荣、政务委员郭南宏,科学园区管理局长薛香川 ▲宏碁在搭上全球PC产业成长风潮后,深思必须提升台湾在PC关键零组件相关产业的地位才能让台湾在全球市场进一步茁壮,因此,宏碁在1989 年决定投入DRAM产业,与德仪分别出资74%和26%(总资本新台币31亿元)设立德碁半导体。德碁在1990年代相当成功,但后来随著提供技术的德仪的竞争力丧失且弃守DRAM产业,德碁的营运状况每下愈况,宏碁在1999年将30%持股卖给台积电,正式退出DRAM产业。 DRAM(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即动态随机存储器最为常见的系统内存。DRAM 只能将数据保持很短的时间。为了保持数据,DRAM使用电容存储,所以 必须隔一段时间刷(refresh)一次,如果存储单元没有被刷新,存储的信息就会丢失。 宏碁股票在1988年上市(当时为宏碁计算机),开始朝向国际化大跨步布局,同时找来当时任职IBM副总裁的刘英武担任总经理。 宏碁在1989年还曾因侵犯IBM的键盘控制器著作权而赔偿高达900万美元,自此以后,宏碁在知识产权下了很大的功夫,在1992年以「矽奥技术」(chip-up,只要换CPU就可让计算机升级)获得专利,但其它台湾PC业者将这种技术看成是习以为常的技术(习见)而拒绝承认也不愿支付任何权利金,当时的宏碁成为众矢之的,甚至被同业指控是「迫使产业外移」的凶手,施振荣碍于全球产业竞争激烈而不愿对同业采取法律途径,一直到4年后此技术也在美国取得专利,同业才愿意给付权利金,此后来业界广称的「矽奥事件」可说是过去不将智能财产权当一回事的台湾IT业者,日后开始正视智产权重要性的转戾点。 若论宏碁这30年来在PC产业的最大特色应该是「永不怯于面对挑战,永远保持变革精神」,走过天蚕变等改造工程后,到了1995年,宏碁在美国零售PC市场推出Aspire家用计算机,独特的炫丽外型与亲近功能在美国掀起风潮,是宏碁甚至所有台湾PC业者难得一见的全球级「Killer」产品,叫好又叫座,刚推出时,售价比其它国际大厂的产品多出约100美元,依然受到消费者喜爱,但宏碁并未在零组件质量、生产运筹、市场价格控制与交货时限等环节做好完全准备,导致后来Aspire在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整合度欠佳,严重影响销售成绩,整个从成功到失败的过程甚至成为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材 宏碁在2000年正式决定将品牌与代工制造业务完全切开,这个重大决定造就了现在宏碁在品牌PC市场与纬创在ODM产业的荣景,当时,宏碁的「7人决策小组」是完成宏碁分家的关键灵魂人物。 2002年,宏碁集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