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50面锦旗挂满墙
“今天,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鱼塘村柴庄组村民杨立凡送来一面锦旗,因为我们多次协调、督促地方政府,他们一家六口从房顶坍塌的老房子搬进了新居。”前不久,《安徽日报农村版?维权周刊》主编张波在电话另一端给《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传递着最新的信息。
这让记者想起去年8月中旬走进《安徽日报农村版》编采大厅时的场景:“语论监督护民权”“百姓信赖的好报社”“人民的喉舌正义的呼声”……50多面悬挂在四面墙壁上的红色锦旗一字排开着。这些红成一片的锦旗强烈地冲击着记者的眼球——用这么多锦旗“装饰”办公室的报社,记者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当时,时任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王士友指着锦旗上的“语论”二字微笑着说,“这些锦旗上有不少错别字,但都是农民自发定做,然后亲自送来的”。
为农民维权有一副热心肠
作为《安徽日报》在农村的延伸,《安徽日报农村版》是安徽农村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创刊以来办报质量和经济效益逐年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在该报总编辑陈伟看来,与报纸始终坚持的办报宗旨——“帮农民说话,为农民办事”密不可分,而其中的“为农民维权”是该报的一大亮点。
对新闻工作有激情、对“三农”报道有感情、对求助农民有热情,是做好维权报道的前提。为保证读者与报社之间沟通的顺畅,给农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安徽日报农村版》常年开通免费热线电话,供农民反映问题,并不定期在报纸的显著位置刊登编辑记者的手机号码。同时,要求报纸《维权周刊》的编辑记者轮流出差,保证热线电话有人接听、来人上访有人接待、咨询问题有人回复。深更半夜接农民电话、一日接待几拨反映问题的农民、周末在办公室加班答复农民咨询,对《维权周刊》的编辑记者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维权周刊》是我们报纸刊登舆论监督稿件和维权报道的主阵地。”陈伟介绍道。在采访时,记者来到接听热线的专设办公室,见到了该周刊主编张波和3个年轻的编辑记者。“周刊的编辑记者都来自农村,熟悉农村情况,深知农民之苦、农民之难,能体会农民遇到不公正待遇后的痛苦与无奈,心甘情愿地为他们分忧解难。”张波的这一番话,让记者对面前这4个年轻的编辑记者有些肃然起敬。
在《安徽日报农村版》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编辑记者对反映问题的农民须做到首问负责、态度亲切,宣传政策结合实例客观全面,能给予帮助的一定要尽力帮助,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而不是以追求刊发稿件为目的。
2011年12月,合肥市某建设工地史煜、邬建军等14名农民工班组长联合向《安徽日报农村版》反映,就在他们带领的200余名农民工的100多万元工资即将到手时,工程承包商无端消失,几个月的辛劳化为乌有。于是,记者胡明兵顶着寒风多次找到业主方、建设方、劳动人社部门、建管部门协调。通过记者的不懈努力,终于为农民工成功讨薪,兴奋的农民工拿到自己的血汗钱当天就给报社送来“心系农民工、笔尖蘸真情”锦旗。“帮助农民工讨薪过程中并没有发稿,记者只是在问题最终解决、收到致谢锦旗后才写了一篇小稿子。”张波介绍说。
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实在无法帮助的,报社也要求必须讲清原因并向其指明反映问题的途径。陈伟描述说,在报社会议室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农民围着一名记者,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深情倾诉、时而悲愤异常、时而泪如雨下,记者则始终能做到细致、耐心、冷静地倾听农民的心声,客观地分析事情的原委,真诚地提供及时的帮助。
为正义奔忙有一副硬骨头
在各类新闻报道中,最难的当属舆论监督报道,由于甄别线索难、采访难、发稿难,实际操作时经常遇到种种意料之外的困难和矛盾。报纸创刊11年、坚持维权11载。回望维权路,张波感慨:“心中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困惑与无奈。”
“这种困难往往从接到线索时就开始了。”张波直言,有的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反映问题时只说对自己有利的,而对自己不利的只言不提,这就要编辑记者耗费大量时间来调查核实。很多时候,编辑记者忙活了多日,却发现新闻线索根本不是事实。“而这些困难与之后的采访、发稿相比,微不足道。采访经常遭到各种阻碍,不愿接待记者,不配合、不接受采访,甚至围攻记者、威胁记者,已是司空见惯。在发稿环节,往往记者还在现场采访,说情的已经到了报社,或者通过各种渠道给报社施加压力。”
对此,陈伟感叹:“好在,本报编辑记者都有一副硬骨头,顶住了。”开展舆论监督报道以来,《维权周刊》每期必有四五篇舆论监督稿件,且均为点名到姓的批评,其监督报道力度之大、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在省内媒体中实属少见。而该报却从未因此惹来官司,这更属少见。陈伟认为,这得益于报社坚持科学且有特色的采编制度,并在采访中坚持严谨地取证。
据了解,为了从制度上保证舆论监督报道的质量、把握舆论监督的方向和尺度,《安徽日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毕业设计(论文)年产15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毕业设计.doc VIP
- 年产8万吨苯乙烯工艺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doc VIP
- 毕业设计:年产3.26万吨聚氯乙烯生产车间工段的设计.doc VIP
- 毕业设计(论文)-年产25万吨湿法磷酸毕业设计.doc VIP
- 绣春刀电影剧本(绣春刀原创剧本).docx VIP
- 年产3.26万吨聚氯乙烯聚合工段的设计毕业设计.doc VIP
- 赏花拍花不识花花盲她来扫.PDF VIP
-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 (2).ppt VIP
- 年产5万吨电解铜的电解车间毕业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doc VIP
- 【艺恩数据】2025年TikTok用户转战小红书跨越语言与文化的社交迁徙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