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文学概述
一、 文学的起源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最早要追溯到原始社会。
首先,文学从本质上讲起源于劳动。由于原始社会人类过的是群居生活,参与的是集体劳动。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为了减轻肢体劳动负担,促使劳动的和谐,自然发出一些呼喊,循环反复,产生了节奏,这就是最早的音乐、舞蹈、诗歌。“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正是描述了上古时代的人集体劳动时一唱一和的情景。因此,从根本上说,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
其次,文学的起源与原始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时代,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非常低下,在变幻莫测的自然界面前,产生了原始的神秘感,形成了对自然神的信仰和崇拜,由此出现了原始的宗教;在对神崇拜的同时也对神赞美,企图借助想象来解释它、征服它,这就产生了神话。远古神话是人类用幻想的形式,按照自己的心理和愿望对自然潜在的力量进行描摹与解释的结果。因此,那时祭天、祀神、大猎、大耕种、大收成之际及大战前后必举行一种仪式,“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吕氏春秋·古乐》),或鼓舞人心,或欢庆丰收。可见原始神话本来就是宗教的一部分,是对宗教仪式的一种记录。
二、 古代神话传说
最早的文学形式应该是原始神话,它产生于母系社会晚期,以宗教为自己的文化母体。上古神话主要是口头文学,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不断充实,不断提高。现存最早的古代神话大都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中,《庄子》和《楚辞》也保存了一些神话。古代神话的内容丰富,有的反映了先民在与自然斗争中对神力的乞求(《山海经》“鲧禹治水”),有的表现了对征服自然的向往(《山海经》“女娲补天”、《淮南子》“后羿射日”),有的涉及原始部落间的冲突与融合(“黄帝伐蚩尤”、“舜逐三苗”),以奇幻的方式表现了特定的现实内容。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加以形象化。”实际上,神话是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的加工,能帮助我们了解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它神奇的幻想,能够激发后世作家的想像力,并提供创作素材,对后世的文学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三、 先秦诗歌的发展
1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从夏商到西周时期是中国文学的启蒙时期,文学从口头流传的形式发展到语言书写形式,主要作品有《春秋》、《尚书》、《周易》、《诗经》。其中《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开始称作《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把它奉为经典,称为《诗经》。《诗经》中的作品大多产生于黄河流域,内容极为复杂,绝大部分是从民间采集而来,还有一部分是公卿士大夫献诗的汇集,另外一部分是庙宇的乐歌。《诗经》是“中国北部的民间诗歌的总集”(郑振铎语)。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保留着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相结合的形式,只是后来音乐和舞蹈失传,只剩下歌词了,也就是流传到今的诗歌总集。但《诗经》的编排是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而编排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160篇。大部分是民歌,也有少部分是贵族作品。国风是诗经的精华所在,最具有文学价值。
雅,是朝廷的正声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大部分是贵族文人所作,小雅中有少部分是民歌。大雅用于诸侯朝会,小雅则是贵族文人的宴会之歌。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诗经》创作的时间比较长久,内容也十分庞杂,有祭祀神庙的颂歌,有反映农事的诗,有揭示动乱给人民带来疾苦的,还有揭露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和极其奢侈生活的。总之,《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是反映从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比兴手法,已成为我国诗歌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它在结构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章叠句,回环复沓,有利于充分抒发情怀,增强诗歌的节奏感。《诗经》的语言丰富、准确,具有音乐的美感。句式上以四言为主,修辞多加变化,构成了诗歌整齐而有变化的韵律美感。
《诗经》在文学史上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一直是后世文人的创作方向,其入世思想一直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诗经》为我国两千年来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
2 战国后期新诗体的崛起——《楚辞》
楚辞产生在战国后期,是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是一种新的诗体。“楚辞”的名称起于西汉初年,西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汉代人的模拟之作编辑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