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采薇 h教学文案.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宋之文《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解 题; 薇,现在又称野豌豆苗;;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思归之情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不归?;归来如何?;第一章至第三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薇(wēi):今名野豌豆苗。作:起,生长出来。止:句尾语气词。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莫:古体暮字。这句大意是:要回去要回去,而一年又快完了,(总是回不去)。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靡(mǐ):无。玁狁(xiǎn yǔn):我国古代西北边区民族。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不遑:没有功夫。遑:暇。启居:指坐下来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上身伸直,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 ;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柔:肥嫩。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忧心烈烈:忧心如焚。载:又。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戌: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使:委托。 聘:问。 ;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盬:没有止息。 启处:与上文启居同义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很。 疚:痛苦。 我行不来:我从军远行之后一直回不来。来:归来。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重章叠句;2、这三章表达的情感怎样表达的? 层层递进。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流露出怨嗟之情。 (2)心亦忧止。忧心烈烈——感情波澜更大,痛苦更为强烈。 (3)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虽说为王事而奔走,义不容辞,但久而不归,痛苦更甚。;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尔:花盛开的样子。 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 常:通“棠”,即棠棣花。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路:古代一种大车。 君子:这里指将帅。 车:兵车,即下文的戎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赏析第四、五章;3、四、五两章又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 作用: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可见一斑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比兴手法; 3.情景交融;今人评价一:描写戍边战士归乡途中,雨雪阻隔,饥渴交加,以及痛定思痛的心情。该诗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字加重气氛,读起来令人潸然泪下。;反衬手法: 用凄苦的景物来写快乐,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悲哀,这就是反衬手法。 用美好的景物来写快乐,用凄苦的景物来写悲哀,这是陪衬;反衬往往比陪衬更有力量。

文档评论(0)

yuzongjuan78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