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介绍资料教程.pptVIP

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介绍资料教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表柔比星的术后多次灌注预防复发 两年随访 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新诊断初治Ta/T1期膀胱癌患者TUR后接受表柔比星长期灌注(2年)治疗后,复发率显著降低,而副作用却没有显著增加( P 值0.005)。 Koga H, J Urol 171(2004):153-157 表柔比星的术后多次灌注预防复发 国外常用方法 国外应用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研究已经很多,目前多采用长期多次灌注法: EPI30-50mg加入生理盐水30-50ml中,术后6-24小时开始,每周1次,连续6-8周。 表柔比星的术后单、多次灌注比较 9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根据开放的、前瞻性的、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采用不同剂量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随访2年,结果: 表柔比星80mg单次灌注组、40mg多次灌注组和50mg多次灌注组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16.7%、13.3%和16.7%,2年复发率分别为50.0%、36.7%和36.7%. 3组术后1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年时单次灌注组的复发率显著高于多次灌注组(P0.05)。 表柔比星80mg单次灌注组、40mg多次灌注组和50mg 多次灌注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3%、40.0%和33.3%,灌注次数愈多,不良反应发生率愈高。 吴忠标等 不同剂量表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与安全性 中华肿瘤杂志 2005 Vol.27 No.8 P.507-509 * * 用于浅表型膀胱癌的灌注化疗和TUR术后预防复发的临床应用介绍 回顾——膀胱癌的流行病学 吸烟和接触芳香胺类化合物是公认的膀胱癌危险因素 膀胱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每年50000以上新发病例,男女比率为4:1。 据我国22个省、市、自治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死因构成统计,膀胱癌标化死亡率男性占第11位(1.89/10万),女性占第16位(0.56/10万)。 发病高峰年龄在50-60岁,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 膀胱癌的病理类型 ?90%以上来源于膀胱黏膜移行上皮细胞 ? 5%-10%为鳞癌 ? 2%-3%为腺癌 ?其它类型(平滑肌肉瘤、小细胞未分化癌等) 膀胱癌的临床分类 临床上常见的膀胱癌: 浅表性膀胱癌SBC(Ta~1及原位癌Tis) 浸润性以及转移性膀胱癌(T2~4) 浅表性膀胱癌的特点 据临床统计,膀胱癌患者中 ? 75% - 85%的膀胱癌是浅表性癌,绝大部分患者有TUR手术机会 ? 50% - 80%的浅表性膀胱癌术后1年内将会复发 ? 10% - 30%的复发肿瘤恶性程度将会增加,或向浸润型发展 1) Prophylaxis for recurrent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Urology 1991,37(suppl5):21 2) Cancer Res,1984,44:5886 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原则 —辅助灌注治疗 膀胱灌注的目的 治疗膀胱浅表性肿瘤及原位癌 消除手术“遗漏”的膀胱肿瘤 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预防膀胱肿瘤恶性程度增加 膀胱灌注的优势 ? 药物可较长时间在膀胱内高浓度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 ? 保留膀胱,避免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操作简便 ? 有效减少肿瘤(术后)复发/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膀胱灌注的一般认识 ? 应用化学药物(细胞毒性药物)或免疫制剂进行膀胱灌注是当前治疗早期浅表性膀胱肿瘤、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最常用的方法,但药物种类繁多,灌注方法不一,治疗效果亦不相同 ? 一般认为,灌注药物浓度越高,膀胱内保持时间越长,抗肿瘤效果越好,但不良反应也越大。选择适当的药物,合理的灌注剂量和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复旦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王翔、张元芳 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原则 —辅助灌注治疗 膀胱灌注的原则 采用适当溶剂(蒸馏水、生理盐水、葡萄糖液等)溶解药物 选取敏感性强的药物按恰当剂量配成合适浓度的灌注液 轻柔操作,变换不同体位,在膀胱内保留足够的时间 术后早期开始,反复多次灌注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何志嵩 膀胱灌注药物发展历史 1900年 Herring 硝酸银、三氯醋酸、鬼臼脂类 1961年 TSPA(噻替哌) 1976年 BCG(卡介苗) 1980年代 MMC(丝裂霉素) ADM(多柔比星) 1990年代 IFN(干扰素)、HCPT(羟喜树碱)、 EPI(表柔比星)

文档评论(0)

youngyu03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