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渊明(2);靖节先生;仕隐经历
一起一落:29岁江州祭酒,因厌恶官场污浊而辞职归家,后被召为江州主簿,不就。
二起二落:36岁江陵,任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但桓玄阴谋篡权,陶再度失望,次年,借陶母去世,丁忧归家,闲居3年,田园避世。
三起三落: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又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宜的参军。但因时局动荡,再度辞官。
四起四落:40岁(公元405年8月)为彭泽令,11月弃官归隐,只做80天县令。《归去来兮辞》《宋书·陶渊明传》
躬耕生涯:共20多年,44岁时家遭火灾,急剧贫困,427年秋,深感不久于人世,写三首《挽歌诗》,一篇《自祭文》。“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乃窘迫之写照。;三个阶段:
1、少年、青年的闲居阶段(29岁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出身望族,少有壮志。”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志,主要是指政治上的志向。“猛志”,突出此志向之奋发、凌厉。“逸”,突出此志向之远大、超越。“骞翮”即展翅,“翥”者、飞也。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远举。 )
2、壮年的辗转出仕阶段(29-41岁)。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3、中晚年的隐居终老阶段(41-62岁)。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诚的诗人;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化的人生。;两个分期:
1、前期(41岁以前)渴望进取。
渴望干一番事业,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
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
2、后期(41岁以后)辞官归隐。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辞官归隐。
义熙四年(408),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
义熙末年(418 ),朝廷再次征召,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但心情仍不平静,
元嘉三年(426),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
; 陶渊明思想(以辞官彭泽令为界分两期)
前期:积极谋仕,有“大济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又依顺 自然,有“遁世以独善其身”的随事行藏。 (以儒为主)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
后期:一方面以儒家“安贫乐道、君子固穷”为精神支柱。 一方面以道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否定现实”为行动指导。
(以道为主)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其二》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
总之,后期诗歌往往儒道调和,将儒家虚构的淳朴“上古 之世”与道家宣扬的“小国寡民”社会,合二为一成理想世界《桃花源记》
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理想世界桃花源;;《桃花源记》赏析:
第一段,叙述、说明桃花源中人的来历。
第二段,介绍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景。
第三段,诗人发表议论和感慨。
创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
文章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桃源情结;陶渊明与酒;饮酒的心境;饮酒的心境;文人与酒;陶渊明与菊;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和郭主簿》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归去来兮辞》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九日闲居》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饮酒》其七; 陶渊明地位与影响;诗人陶渊明的被发现 ;陶渊明对后世文学及文人的典型意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