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的起源和发展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文化-茶的起源和发展;茶文化基本概念;一、茶文化的定义;(一)、茶文化的定义;(二)茶文化体系的四个层面;(二)茶文化体系的四个层面;2.制度文化--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 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 从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对茶叶征收赋税:“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旧唐书·食货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开始实行榷茶制,即实行茶叶专卖制(《旧唐书.文宗本纪》),宋代蔡京立茶引制。自宋至清,为了控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茶叶供应,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二)茶文化体系的四个层面;(二)茶文化体系的四个层面;(三)茶文化的性质;(三)茶文化的性质;(三)茶文化的性质;(三)茶文化的性质;(三)茶文化的性质;(四)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五)茶文化所包括的内容; 茶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 茶的发现与利用;茶的发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一、茶的发现; 茶的发现,与其它药用植物一样,经过了不断尝试后,人们终于了解了它有解毒、利尿、提神等功能。然后慢慢用以药用、食用、饮用。 以神农时代算起,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距今大约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1 茶的药用时期 《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神农食经》 “荼名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思意” 《茶经.一之源》“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明代钱椿年撰,顾元庆校的《茶谱》“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固人不可一日无茶”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详细阐述了茶的药理功效。;1 茶的药用时期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以中医辩证论治的理论阐述了茶的药理功效。 “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籍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中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唐朝茶圣-陆羽《茶经.一之源》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2 茶的养生功能—茶能延年益寿(食用、饮用) 唐代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序》“唯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名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 宋人钱易《南部新书》:“大中三年(公元849年)东都进一僧,年一百三十岁。宣皇问服何药而至此,僧对说:“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本好茶,至处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因赐茶五十斤,令居保寿寺,名饮茶所曰茶竂。;2 茶的养生功能—茶能延年益寿(食用、饮用) 日本“茶祖”荣西禅师(1142——1215):南宋乾道四年(1168)来到中国,在浙江天台山、育王山学习佛教。研读经书之余,关注茶事,回国后,荣西种植茶树,倡行茶道,撰写了《吃茶养生记》。 ; 现代科学证明茶的主要作用 茶可治糖尿病、细菌性痢疾、肠胃炎、黄疸型肝炎、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眼病、某些皮肤炎、辐射伤害,并具有预防龋齿、降血脂、减肥健美、防暑降温等。;第二章 茶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今野生大茶树的发现和分布;2 茶树原产地的考证 (1)从茶树的自然分布 (2)从地质变迁来看 (3)从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 ;2 茶树原产地的考证 (1)从茶树的自然分布;2 茶树原产地的考证 (2)从地质变迁来看;2 茶树原产地的考证 (3)从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野外考察在中国西南地区不断发现野生大茶树 19世纪末,英国威尔逊(A.Wilson)的《中国西部游记》记载:“在四川中北部的山坡间,曾见茶丛普遍高达十英尺或十英尺以上,极似野生茶” 1939年, 贵州务川县 高达6.6-7.5m野生大茶树 1957年, 贵州赤水县 高达 12m 的野生大茶树 1976年, 贵州道真县 高达13m的大茶树。 1951年, 云南勐海县南糯山 高约3m野生大茶树 1958年, 云南勐海县南糯山 两人合抱,高约5.5m,株 幅10m,树龄有800年以上,当地群众称这为 “茶树王”,并建立了纪念亭。;野外考察在

文档评论(0)

159****17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