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综述 1 背景起源 2 研究史 4 前景展望 目 录 3 研究现状 研究现状 背景 承载力一词原为物理力学中的一个物理量,指物体在不产生任何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土地资源评价的重要指标,以单位面积土地所能承载的人口潜力作为计算基础,因此有的研究直接就称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甚一日, 在人口急剧增长和需求迅速扩张的双重压力下, 以协调人地关系为中心的承载力研究兴起。 起源 土地承载力的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韩非的“民众财寡” 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适度人口”。 发展史(国外) 早在1758年, 法国经济学家奎士纳在《经济核算表》一书中便讨论了土地生产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关系,这二者关系的提出,为之后的土地承载力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1921年, 帕克和伯吉斯提出了承载能力的概念。根据他们的意见, 可以根据某一地区的食物资源从而确定该区域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研究史(国外) 1948 1965 1973 1995 1980 英国的威廉·阿伦在1965年提出了以粮食为标志的土地承载力计算公式, 其目的是计算出某个地区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能够养活多少人口, 或者说给出承载人口的上限。 70年代初, 澳大利亚的科学工作者采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法, 从各种资源对人口的限制角度出发,讨论了该国的土地承载力。 20世纪80 年代初, 英国科学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 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 即ECCO 模型。 1.1948年威廉·福格特在《生存之路》中提出的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 即: C=B:E C代表土地负载能力, 即土地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 B代表土地可以提供的食物产量, E代表环境阻力, 即环境对土地生产能力所加的限制。 美国人口学家科恩出版了专著《地球能养活多少人》,书中对地球人口承载力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地球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最系统、全面、深入的一项总结性研究。同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rrow 在Science 上发表了《经济增长、承载力和环境》一文,在学界和政界均引起极大的反响 研究史(国内) 我国的土地承载力研究兴起于80年代。 80年代初,宋健、田雪原等人分别提出了我国土地资源可承载的人口数量。 研究史(国内)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持,国内13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参加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项目。该研究以土地资源-粮食生产-人口承载的分析为主线,预测了全国及各省、市、区未来2个时段内(2000年和2025年)可承载的人口规模。到80年代后期,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在中国全面展开。 (1)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日趋模式化 (2)由粮食单一指标走向综合指标体系研究 (3)研究对象的日益丰富化 研究现状-特征 研究现状-计算方法 土地生产潜力 土地资源承载的人口数量 土地承载力 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 环境因子 系统动力学 机理型模型 瓦赫宁根模型 迈阿密模型 统计型模型 混合型模型 植被潜力 结构 ECCO模型 研究方法现状 研究现状-计算方法 研究现状-研究对象 土地承载力 耕地土地承载力 土地承载力 城市土地承载力 生态用地土地承载力 农用地土地承载力 研究对象现状 (1)对土地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计算不够 准确。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生产能力的计算和人均消费水平,对它的影响因素较多,这部分计算不准确,就会导致最终的结果不准确或者得到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结论。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 (2)影像解译的参数标准不统一 现代技术如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OrS)等广泛应用在土地承载力的研究领域中。但是在对影像进行分析解释时,人们的参照标准不一样,因此其中必定会夹杂着不少人为主观因素,同样的影像不同的人可能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统一标准,以便得到科学统一的数据。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 (3)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延伸性不够 土地承载力研究仅限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因此有必要加强其它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性的承载力的研究。例如:矿产资源承载力、地理环境的人口承载潜力等方面。不能将区域土地承载力系统作为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应重视其开放性。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 前景展望 (1)土地承载力的“综合”研究 对于载体而言。土地不应仅局限于耕地, 而应是包含园地、林地、城镇居民点、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国际发展援助概论1:概述.ppt
- 国际商务惯例最终.ppt
- 国际商务谈判的准备.ppt
- 国际商法(第三版)沈四宝、刘刚仿PPT.ppt
- 国际商法PPT完整版,知识点,重点第一章绪论.ppt
- 国际商法之国际货物买卖法.ppt
- 国际商法教案ppt(第一讲绪论).ppt
- 国际商法案例训练.ppt
- 国际多式联运景莛淯.ppt
- 国际商法绪论课时zl.ppt
- 精选合同书买卖合同书2025年通用.docx
- 2025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育种技术微专题.pptx
- 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pptx
- 精选合作人合伙协议书2025年通用.docx
- 精选合伙美容院协议书2025年通用.docx
- 6.3细胞的分化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pptx
- 6.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pptx
-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6讲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pptx
-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 走近细胞2.pptx
- 6.3细胞的分化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