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阳辐射(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辐射 地面的平均温度约为300K,对流层大气的平均温度约为250K,95%以上的能量集中在3~120微米的波长范围内(红外、远红外辐射)。其最大辐射能所对应的波长在10~15微米范围内。 一.地面辐射 地面辐射可以近似地看成灰体辐射,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和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地面辐射通量密度 可写为 式中FE为与地面同温度的黑体辐射通量密度, TE为地表温度,δ为比辐射率, 在地面通常的温度条件下(-40℃~40℃), FE的数值在154~525W/M2 。比太阳常数 小得多,而与到达地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相近。 云对太阳辐射的作用主要是散射,还有反射,液态水滴和冰粒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常常可以不予考虑。 云对红外辐射而言,主要是吸收。浓密的低云在50米的路程上就会吸收90%以上的红外辐射。因此,对于红外辐射,一定厚度的云可简单地当作黑体看待。云底构成对来自地面和低层大气向上辐射的吸收表面,云顶则构成另一表面,该表面通过大气窗区向太空放射辐射能。 二.云的辐射 太阳黑子 核反应区 :太阳中心区域这种超高温高压条件下,不断进行着大规模的氢热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辐射区: 热核反应产生的高能?射线经过这个辐射区逐步降低频率,最后成为太阳向空间辐射的较低能量的可见光和其他形式的辐射。 对流区 : 稠密炽热的气体处于升降起伏的对流状态。在太阳大气中产生的各种活动现象(如黑子、耀斑等)都与对流区的活动有关。 光球表面的黑子温度只有4500K左右,黑子数目还存在着11年左右的周期变化。 平均日地距离为 ,称为一个天文单位 太阳辐射谱的观测 关心3个问题: (1) 大气外界太阳辐射的谱分布; (2) 总谱能量或太阳常数; (3) 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 观测简史 在20世纪初即已开始,地面测量; 50年代利用火箭观测了太阳的紫外辐射; 60年代利用飞机和高空气球对太阳辐射谱作了仔细的观测研究; 70年代又利用火箭和卫星以及新的主动腔体辐射表观测了太阳辐射的总谱能量。 气象学领域,除了天气预报这项永恒的主题外,没有哪一项工作,能象太阳常数测定那样应用了从高空气球、飞机、火箭到卫星和航天器等如此众多的现代高科技手段。 观测简史 目前,在高山上进行的长期测量,仍是测算大气外界太阳辐射光谱的主要手段。借助高空观测弥补紫外和红外波段的测量。 假设在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处,放一块与太阳光垂直的平面,在这个平面上,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常数,用符号So表示。根据实测和计算表明: So=1372瓦/米2  在1981年墨西哥会议上,WMO的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建议 S0=(1367±7)W.m-2 太阳常数的变化 1991 1994 Sunspot number Lean et al 1995 Lockwood and Stamper (1999) Hoyt ans Schatten (1993) Plot from IPCC TAR Solanki and Fligge 1998 太阳常数的变化 太阳辐射光谱 时刻不断地从太阳飞向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氢核、钙核及电子流,构成太阳风。其速度可达500 km/s, 在太阳活动发生强烈爆发之后,太阳风的速度和粒子流密度都会增大。影响地球磁场, 也可导致天气、气候的异常变化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光谱特点: 能量绝大部分集中在0.15-4.0μm,其中可见光区占50%,红外区占43%,紫外区占7% 二.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能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当其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时,增加的(吸收)能量满足爱因斯坦公式 ΔE=h·f 每一跃迁就产生一条吸收线,许多吸收线在一起就为吸收带,所有可能的这种跃迁就组成该种气体的吸收光谱 气体的吸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一定的气体,其吸收光谱与辐射光谱是一致的。 1. 太阳辐射 吸收光谱 O3 1.氧气的吸收光谱 紫外波段有三个吸收带 Herzberg带(0.24~0.26μm ) Schumann-Runge带(0.125~0.2μm ) Hopfield带(小于0.1μm ) 可见光区有三个弱吸收带 0.76 μm 、0.69 μm 、0.63 μm 红外区仅有 12.5 μm 吸收带。 2.臭氧的吸收光谱 紫外波段有三个吸收带 Hartley带(0.255μm ) Huggins带(0.32~0.36μm ) 可

文档评论(0)

22255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