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传播学-公开课件(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体育传播学 主讲:潘俊峰 第五章 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 1.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受众”。任何人只要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便是受众。受众的广泛性,意味着大众传播是以满足社会上多数人的信息需求为目的的大面积传播活动。 3.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意义的消费。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 4.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传媒组织单方面提供信息,受众只能在提供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和接触;没有灵活有效的反馈渠道,受众对媒介组织的活动缺乏直接的反作用力。大众传播的单向作用的性质为它赋予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5.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 2.社会协调功能。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赖特《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提出“四功能说”: 1.环境监视——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警戒外来威胁;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 2.解释与规定——传达信息时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目的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 3.社会化功能——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代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在大众传播环境中进行的。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 3.提供娱乐。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这种地位赋予功能,给大众传媒支持的事物带来一种正统化的效果。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主要来自于它的公开性。 3.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人们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一、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 1.大众传播提供新闻、信息和知识,帮助了解外部世界的动向和变化。 2.提供关于生活的有用信息,帮助安排日常生活。 3.提供文化享受,丰富精神世界。 3.提供娱乐,活动轻松和休息。 二、对大众传播的正反两种观点 正面:“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 1.布莱士《美利坚民主国》:舆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2.塔尔德《舆论与群集》:惟有作为公众意见的舆论才具有政治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报刊则是将分散的公众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纽带。 3.库利《社会组织》,印刷意味着民主。近代传播媒介的发达不仅扩大了人类的交流与沟通,而且促进了各国、各民族和阶层间的共通的人性和道德的发展。 二、对大众传播的正反两种观点 反面:“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 1.大众媒介越来越成为垄断资本和少数特权人物操作的舆论工具。皮卡德《我们心中的希特勒》。 2.拉扎斯菲尔德:二战后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加剧。“麻醉神经”的负功能。 3.清水几太郎: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大量复制所支配的社会,将广大受众淹没在表层信息的“洪水”中,使他们丧失了对重要的公共事物的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心理暴力”。 三、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三、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拟态环境:美国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即信息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在人与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他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应,而作用于行为实际发生的现实环境。 2.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三、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信息符号。 2.一系列的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相互组合便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讯息,大部分讯息传达的并不仅仅是消息或知识,而且包含着特定的观念和价值,它们不仅仅是告知性的,而且是指示性的,因而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 3.当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和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因此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 三、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电视人”:日本林雄二郎提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行为方式上“跟着感觉走”。收看电视在狭小空间中进行,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养成孤独、内向、以

文档评论(0)

小米兰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