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建平杂岩中新太古代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pdfVIP

辽西建平杂岩中新太古代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9 卷 第4期 现 代 地 质 Vol29 No4 2015 年8月 GEOSCIENCE Aug2015  辽西建平杂岩中新太古代变质基性岩的 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蔡春红 ,赵国春 ,任留东 ,李 崇 ,关家敏1 1 2 2 1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 摘要: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辽西建平杂岩中斜长角闪岩和基性麻粒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 同位素年代 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的变质年龄主要集中在2 465 ~2 453 Ma,结晶年龄为 ~2 593 Ma。变基性岩原岩多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两类岩石具有较高的Al O 含量(平均值 1449%)和较高的TiO 含 2 3 2 # 量(平均值115%),与大洋玄武岩特征相似。样品Mg 变化较大(35 ~63),可能与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地幔物质不同 程度的混染有关。Ce/YbCe 图解反映了本区岩石样品起源于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地幔。部分样品的轻、重稀土元素分 馏程度相对较强((La/Yb)=567 ~1087),同时具明显的Nb、Ta、Ti 负异常,与岛弧玄武岩的特征类似。平坦型稀 N 土配分曲线显示正常型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本区新太古代末期基性岩浆作用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 的构造背景下,并在稍晚的碰撞过程中发生变质作用,进而推断出新太古代末期研究区存在与现代板块类似的构造 体制。 关键词:建平杂岩;变基性岩;岩石成因;板块构造;新太古代;辽西 中图分类号:P58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27(2015)04-0844-11 Geochemistry and Significance ofthe Neoarchean Metamafic Rock of Jianping Metamorphic Complex in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CAI Chunhong ,ZHAO Guochun ,REN Liudong ,LI Chong ,GUAN Jiamin1 1 2 2 1 (1School ofEarth Sciences and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China; 2Institute ofGeology,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field work,LAICPMS zir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the amphibolite and granulite from Jianping metamorphic complex in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metamorphic event oflate Neoarchean and early Paleoproterozoic are mainly focused in 2 465 -2 453 Ma

文档评论(0)

132****5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