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吸收速率方程式.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传质的基本方式 吸收过程是溶质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质量传递过程。由于溶质从气相转移到液相是通过扩散进行的,因此传质过程也称为扩散过程。扩散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分子扩散及涡流扩散,而实际传质操作中多为对流扩散。 (1)分子扩散 物质以分子运动的方式通过静止流体的转移,或物质通过层流流体,且传质方向与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垂直的转移,导致物质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传递,这种传质方式称为分子扩散。分子扩散只是由于分子热运动的结果,扩散的推动力是浓度差,扩散速率主要决定于扩散物质和静止流体的温度及某些物理性质。 分子扩散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将一勺砂糖放入杯水之中,片刻后整杯的水就会变甜;如在密闭的室内,酒瓶盖被打开后,在其附近很快就可闻到酒味。这就是分子扩散的表现。 (2)涡流扩散 在湍流主体中,凭借流体质点的湍动和漩涡进行物质传递的现象,称为涡流扩散。若将一勺砂糖放入杯水之中,用勺搅动,则将甜的更快更均,那便是涡流扩散的效果了。涡流扩散速率比分子扩散速率大得多,涡流扩散速率主要决定于流体的流动形态。 (3)对流扩散 对流扩散亦称对流传质,对流传质包括湍流主体的涡流扩散和层流内层的分子扩散。 二.双膜理论 由于吸收过程是物质在两相之间的传递,其过程极为复杂。为了从理论上说明这个机理,曾提过多种不同的理论,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1926年由刘易斯和惠特曼提出的“双膜理论”。双膜理论的模型如图8-3所示,双膜理论的基本要点如下: (1)相互接触的气、液两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个很薄的有效层流膜层。。吸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此二膜层。 (2)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达于平衡。 (3)在膜层以外的气、液两相中心区,由于流体充分湍动,吸收质的浓度是均匀的,即两相中心区内浓度梯度为零,全部浓度变化集中在两个有效膜层内。 通过以上假设,就把整个相际传质过程简化为经由气、液两膜的分子扩散过程。双膜理论认为相界面上处于平衡状态,即图8-3中的与符合平衡关系。这样,整个相际传质过程的阻力便全部体现在两个有效膜层里。在两相主体浓度一定的情况下,两膜的阻力便决定了吸收速率的大小。因此,双膜理论也可称为双阻力理论。 图所示为气体中的溶质气体在气相中的分压分布及液相中的浓度分布,根据双膜理论描绘出的示意图。由于气膜内的分压差 的作用,气相中的溶质气体从气相主体转移到相界面,并在相界面处溶质气体溶解于液相中,又由于液膜浓度差的作用,从相界面转移到液相主体中。这非常类似于冷热两流体通过简壁进行的换热过程,即对流扩散、溶解和对流扩散。 三、吸收速率方程式 你的问题 1、根据双膜理论,吸收质从气相主体转移到液相主体整个过程的阻力可归结为什么? 2、什么是气膜控制?举例说明? 3、什么是气膜控制?举例说明? 第六章 吸收 第三节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图8-3双膜理论的假想模型示意图 吸收速率: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溶质A的摩尔数, 用NA表示,单位通常用kmol/m2.s。 吸收传质速率方程: 吸收速率与吸收推动力之间关系的数学式 吸收速率=传质系数×推动力 —— 气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气膜吸收系数, kmol/(m2.s.kPa)。 也可写成: 1、气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当气相的组成以摩尔分率表示时 —以 表示的气膜吸收系数,knoll/(m2.s)。 当气相组成以摩尔比浓度表示时 —以 表示推动力的气膜吸收系数,kmol/(m2.s)。 2、液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或 ——液膜吸收速率方程 —以 为推动力的液膜吸收系数,m/s; 3、总吸收系数及相应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1)以气相组成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a)以△p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 — 以 为推动力的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Pa) —与液相主体浓度c成平衡的气相分压,Pa。 b)以△y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 2)以液相组成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以△y为推动力的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 a)以△c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 —以△c为推动力的液相总吸收系数,m/s b)以△x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 —以△x为推动力的液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 3)用摩尔比浓度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适用条件:溶质浓度很低时 a)以 表示总推动力的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据分压定律 代入 —以 为推动力的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 b)以 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