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工程学三.表面淬火.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表面淬火和表面形变强化; 热处理的4种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一、表面淬火技术的原理 1 表面淬火 用特殊的加热方式将钢表面快速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随后快速冷却,使钢铁表层发生马氏体相变,生成硬化层。;2 表面淬火的分类;一般用于处理中碳调质钢和球墨铸铁。; 加热速度越快,奥氏体晶粒越细、硬度越高。; 快速加热使奥氏体成分不均匀,易形成贫碳的奥氏体,合金元素也难实现成分均匀化。 ;(1) 奥氏体中未溶碳化物和高碳偏聚区的存在将促进过冷奥氏体分解,使奥氏体转变孕育期缩短,C曲线向左移动。;(2) 亚共析钢中原铁素体领域形成低碳奥氏体,原珠光体领域形成高碳奥氏体。两种奥氏体在淬火后分别得到低碳马氏体及高碳马氏体。;4 快速加热淬火后的回火温度一般应比普通回火温度略低。;1 表面淬火层的组织和硬度分布 表面淬火层分为: (1) 淬硬区Ⅰ (完全相变区 ) (2) 过渡区Ⅱ (部分相变区 ) (3) 心部区Ⅲ (无相变区 ); 硬化层的厚度可用金相法和硬度法测定。 ;(1) 表面硬度:经高频加热淬火的工件其表面硬度比普通淬火高2~5个HRC。这是由于表面淬火晶粒细化和高的残余压应力。;(2) 耐磨性:高频淬火件的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这是由于淬硬层中马氏体晶粒极为细小,碳化物高度弥散,淬硬层硬度和强度都比较高。;(3) 疲劳强度:高频淬火可显著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这是由于表面产生的压应力可以抑制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使其缺口敏感性下降。;一、感应加热淬火基本原理 铁制零件在高频交变磁场中,铁的内部将产生很大的感应电流。电流在金属体内自行闭合,称为涡流。由于工件阻抗很小,涡流很大。受集肤效应的影响,越靠近工件表面电流越大。感应电流快速将零件的表面加热到Ac3或Acm以上,快速冷却后即可在零件表层获得马氏体组织。 ; 在理想状态下,单匝感应圈加热1厘米高的柱形工件表面吸收功率P 式中 R0——工件直径mm;I——感应圈内电流A;ρ—钢的电阻率;μ—磁导率;f—频率。 (ρμf)1/2为吸收因子。 电流???涡流)导入深度与δ、μ、f的关系是 mm 感应加热频率越高,淬硬层越浅,但加热速度越快。;感应加热频率与淬硬层的关系; 磁导率μ和电阻率ρ又与工件的温度有关,在Ac1以上(770℃)磁导率μ几乎降至为零。这样钢中电流导入深度可简化为 20℃时: mm 800℃时: mm 所以温度越高,加热速度越慢,避免了表面过热。 ;以齿轮加工为例 锻打毛坯→正火处理(~220HB)→粗加工→调质处理(~250HB)→精加工(滚齿)→感应加热淬火→回火(~55HRC)→磨削; 热效率高、加热时间短; 工件表面氧化、脱碳比较轻,变形小; 比普通热处理具有更优异的机械性能; 设备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生产,生产效率高; 零件棱边易过热,形状复杂的零件难以保证温度均匀; 设备投资较大。;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电子管式);电子管式高频感应加热电路图;晶体管式高频感应加热设备;晶体管式高频感应加热示例; 超高频感应加热淬火 利用27.12MHz超高频率的极强的趋肤效应使0.05mm ~ 0.5mm的零件表层在极短的时间内加热,然后靠自身迅速冷却,达到淬火目的。 特点:变形量较小,不必回火。主要用于小、薄的零件,可明显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普通高频淬火和超高频淬火比较;2 双频感应加热淬火 对于凹凸不平的工件可采用两种频率交替加热,较高频率加热时,凸出部位温度较高;较低频率加热时,低凹部位温度较高。这样可达到均匀硬化的目的。;感应加热淬火示例;Induction hardening of forming tool (Volvo);Die Hardening;Die Hardening;Die Hardening;Final result.;Die Hardening;Die Hardening;第三节 火焰表面加热淬火技术 (flame surface hardening); 分焰心1、内焰2和外焰3三个区。 内焰温度最高。 有较大的温度梯度。 (根据氧与乙炔的比例不同,氧-乙炔焰还可分为氧化焰、还原焰、中性焰三种);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