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竹居图》
《水竹居图》 元 倪瓒 纸本设色?1343年作 纵55.5 厘米横28.2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中国画讲究格调,即画里表现出来的气韵和精神。古人以“逸、神、妙、能”四格论画(宋代黄休复《益州名画录》),逸品尚意境,神品重学养,妙品求灵气,能品讲趣味,而逸格最难得!逸,是一种尘世无染的洁净与清气,出尘脱俗!由此标准来看,画能成为逸品者寥寥无几,而倪瓒的画可称逸品之首!!!
而今天咱们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这幅画就是倪瓒的重要代表作品《水竹居图》。这件国宝现在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就是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大家都知道国博以收藏青铜器为最!!!如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虢季子白盘等。书画文物能拿的出手的可以说就是这幅《水竹居图》了,可谓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问题来了,这幅画为何有这么高的评价呢?好在什么地方呢?倪瓒又是何许人呢?他是怎么创作出这幅画的呢?咱们简要的聊一聊。 图1
先看一下这幅画
此图是青绿设色,描绘江南初秋的景色。远岫平林,山前溪水渚坡,坡上杂树几株,树后茅屋竹林。一片幽静、清爽、安逸的气氛。青山、绿水、茅屋、小桥、修竹、茂林,这也是我们现代人所追求和向往的美好的山水田园啊。
国画山水画中为表现景物有三种透视方法,即高远、平远、深远。
(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三远法下过这样的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此图取“平远”之法,结构紧凑,寓变化于平淡之中,节奏分明。图中以“披麻皴”表现山石结构,有较多五代董源、巨然笔墨,并以青绿敷染,是倪瓒早期的山水面貌,虽与其中后期所绘萧散简远的水墨渔村秋日平远山水,如《渔庄秋霁图》,略有区别,但此《水竹居图》中“一水两岸”,即由近坡、中水、远丘组成的“三段式”构图、所写物象、图上晋韵小楷长题及荒寒幽冷之意境则与之一脉相承。这幅画画法谨严,用笔圆润浑厚,笔墨有传承有创新。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山水佳作。这幅画创作于1343年,是其中年作品,作者时年四十三岁,倪瓒的绘画作品传世的有50多幅,但早期的画很少能看到,而现存的《水竹居图》是倪瓒有年款作品中最早的一幅设色山水画②。《水竹居图》对研究倪瓒早期的绘画和书法有重要价值,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倪瓒并非凭借写生或记忆绘制此图,而是根据友人的叙述,描绘出了这一幅坡石、树木、茅屋的初秋景色,并想象着在此隐居,与琴诗为伴的理想生活。
《水竹居图》轴是为友人高进道隐士所作。高进道何许人也?从中可得知,高进道所隐居的水竹居在玉山,与同时期顾瑛的玉山草堂为邻。顾瑛是元代声名显赫的文学家,因其轻财好客,风流豪爽,广集名士诗人,声伎之盛,当时远近闻名。高进道的水竹居虽为“僦居”,却同样也是文人高土游宴聚会场所,顾瑛的座上宾陈基、杨维桢、释良琦等人也都常常在水竹居推杯换盏,诗书唱和。
在《水竹居图》轴完成后不久,倪瓒就去拜访了位于苏州城东的水竹居实地,并诗赠高进道:“我爱高隐士,移家水竹边。白云行镜里,翠雨落阶前。独坐敷书席,相过趁钓船。何当重来此,为醉酒如川。”这首诗以及自题中的诗均载于《清泌阁全集》中。
看一幅古代国画名画的价值,看看有多少名人题跋和印章就知道了。这句话说得很有一些道理。
左上另有元释良琦诗题。本幅、诗塘、裱边有文徵明、董其昌、弘历、梁诗正、董邦达、蒋溥等题跋七则,项子京等收藏鉴赏印四十六方。
【名人题跋】
图右上倪瓒自题:“至正三年,癸未岁八月望日,进道过余林下,为言僦居苏州城东有水竹之胜。因想像图此,并赋诗其上云:‘僦得城东二亩居,水光竹色照琴书。晨起开轩惊宿鸟,诗成洗研没游鱼。’倪瓒题。” 下钤朱文方印“倪元镇氏”。
此图于清乾隆时录入《石渠宝笈》,流传有绪。
图中上清乾隆题诗:“疏林淡墨倪迂法,宝笈常收纪有诗。设色苍然宜水竹,雄浑笔合薄黄痴。乾隆御题。”下钤朱文方印“乾隆宸翰”、白文方印“几暇临池”。
图左上元释良琦(一)题诗:“好在云林一老迂,画图寄到玉山居。向来王谢(二)元同调,宜向城东共读书。龙门良琦。”下钤白文方印“释良琦印”。
玉池为乾隆题:“懒性从来水竹居。”下钤朱文方印“乾隆宸翰”、白文方印“落纸云烟”。右侧明文征明题诗:“不见倪迂二百年,风流文雅至今传。东城水竹知何处?抚卷令人思惘然!征明。”下钤白文方印“文征明印”、朱文方印“征仲”。
左裱上方清梁诗正(三)题诗:“寒山钟殷秋山晓,东皋露净供清眺。荇藻溶溶漾曲池,筼簹飒飒鸣长篠。迂翁渲染景色真,二亩幽居隐林杪。杜陵千载思悠然,白沙翠竹江村绕。臣梁诗正敬题。”下钤白文方印“臣梁诗正”、朱文方印“朝朝染翰”。
左裱下方清董邦达题诗:“少陵多懒性,雅与倪迂合。为问瀼西堂,何如清秘閤。幽棲足佳胜,水竹洗氛杂。拟开白云窗,占此青藓榻。云林开别派,青翠满尺幅,岂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