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上课).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ìng )音。 常建简介 常建(708-765),生卒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和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今存《常建诗集》三卷和《常建集》两卷。 诗名:破山寺简介 破山寺是指佛寺名。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写作背景 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 竹径通幽,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中间四句不仅写出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1.人:进入。 2.初日:初升的太阳。 3.竹径:一作曲径,径:小路。幽处:幽深的地方。 4.禅房:僧侣的住所。 5.悦:使愉快。鸟性:鸟的性情。 6.空:使……空,使没有杂念,使净化。 7.万籁:各种声音。此:这里。 8.但:只。 9.磬: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作为信号。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本诗描写了什么析的景致,表现了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 破山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 2、诗中交待出游的时间和地点的诗句是: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3、描写通向后禅院曲折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的诗句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诗中被后世广为传诵的名句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被公认为千古名句,说说你理解。 这两句引发人丰富的联想和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实写的意义,“曲”“幽”“深”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6、全诗的主旨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7、诗中将自然之趣与人心愉悦融为一体,奏出了一曲和谐而完美的交响乐的诗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8、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本诗的哪一句: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9、诗的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 )的特点。 10、诗的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11、“万籁此俱寂”与“惟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都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之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一刹那成为永恒。 12、华夏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本诗中有两句就表现了这种美学思想,它们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3、诗中写环境极美极静,体现诗人内心旨趣的两句是: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 词语注释 清晨我走进这破山古寺,初升的太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 曲折的小径直通幽静的后院,僧人的禅房掩映于花木扶疏之间。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各种声响都在这里消失,只能听到寺院里撞击钟磬发出悠扬的声音。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境: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衬静,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竹径”,竹林丛中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竹径通幽处”,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去描述诗意的书作“曲径通幽处”。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

文档评论(0)

186****64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