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的早期开发, 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 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 在中国的史籍记载
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
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古文献记载, 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 垦拓、经营台湾岛, 最早可追溯到 1700多年前
的三国时代。公元 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 ,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 1万水军
渡海到达台湾。 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 吴人沈莹所著 《临
海水土志》 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 到了 6世纪末、 7世纪初的隋代,
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 据载隋炀帝曾 3次派人到台湾, “访察异俗”, “慰抚”当地居民。
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 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
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
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 并派有军民屯戍。 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 政治、 文化等方
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近日,为进一步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推动烟台产业升级,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良率烟台市经贸考察团赴台,拜访大企业集团,务实推进合作项目,取得良好效果。烟台市委常委、烟台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曰义,烟台市副市长杨丽等一同赴台活动。
在台期间,王良市长等随山东省经贸考察团一起对鸿海集团高层进行了拜访洽谈,参观考察了鸿海集团研发中心、奇美面板厂和赛博3C 数码广场,与郭台铭董事长等鸿海集团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多次会谈,就立足烟台现有产业基础,围绕鸿海集团长远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消费电子为主体的富士康烟台园区,促进烟台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达成了充分共识,初步确定了一批新的投资项目。
王良市长表示将为鸿海集团在烟台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企业在科技研发、精密电子、商贸物流等方面加大投入,实现新的发展。
考察团还拜访了工业总会、电机电子公会、华新丽华集团、台北世贸中心、三三企业交流会、联发科技、英业达集团、日月光集团等,就双方合作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形成了一些新的投资意向。烟台市委副秘书长、市台办主任孙迎军和市商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上述活动。(你好台湾网与烟台市台办联合报道)
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公元 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 ,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
副万户杨祥、 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珍部员外郎阮监到台湾“宣抚”。 公元 1335年(后至元一
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 管辖澎湖、 台湾民政, 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 (今厦门)。
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公元 1402— 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 ,航海
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 曾在台湾停留, 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
和农产品。至今民间传说高雄凤山的特产“三宝姜”,就是郑和遗留下来的。 15世纪以后,
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明朝政府在澎湖增设“游击”, “春秋汛守”; 同时在基
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
到 17世纪 20年代的明朝末叶, 大陆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 给台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其时,福建人颜思齐、 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 率领闽粤居民迁居台
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的侵扰。公元 1628年(明崇
祯元年),时值福建大旱,百姓无以为生,郑芝龙(后官至都督同知)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
“使垦荒食力”,各地逐渐形成了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了大规模的开发时期。
16 世纪中叶以后, 美丽富饶的台湾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凯觎的对象。
西班牙、 葡萄牙等
列强相继侵扰台湾,或掠夺资源,或进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占领。
17世纪初,荷兰
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殖民霸权地位,
来到东方, 积极参加对殖民地的掠夺。 它先后于
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和 1622年(明天启二年)两次侵占澎湖。
1624年(明天启四年) 。
明政府出兵将荷兰殖民者逐出澎湖,
俘获荷军主将,余众逃往台湾南部,侵占了大员(今台
南市安平区)。两年后,西班牙人又从吕宋入侵台湾,占据了基隆和淡水一带。
1642年,荷
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沧为荷兰的殖民地。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 38年,先后在台湾修筑城和普鲁文遮堡(赤嵌楼)
,作为进行殖民
统治的中心。但其占领区实际只有南部沿海有限的地区,
以及北部的基隆、 淡水两港, 而且
它的统治一直是极不稳固的。 荷兰殖民者对台湾同胞进行残酷的盘剥,
不断激起台湾人民的
反荷斗争。 1652年由郑芝龙旧部郭怀一领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