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课件: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pptxVIP

2019秋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课件: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王国维曾经把诗人分成“主观之诗人”和“客观之诗人”,他说:“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但即便最纯粹的诗人,其主观之情也往往带有强烈的客观现实的影子。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阮籍(210—263),字嗣宗,三国魏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咏怀八十二首》是其代表作。2.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年轻时曾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希望通过出仕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但他所处的东晋社会,正是门阀制度的全盛时期,高门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寒门庶族则遭到无理的压制。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他的理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杂诗十二首》即创作于此时,反映了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哀。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后来,诗人李白游览越中,有感于此事而作《越中览古》。4.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后来赵明诚因官外出,李清照对他无限思念而作了《一剪梅》,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5.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近代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著名文学家。黄遵宪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我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今别离》即在这种诗歌主张下实践的产物。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 2.写汉字 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解词义 4.积名句(1)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2)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译文:孤独的鸿雁在野外哀号,盘旋飞翔的鸟儿在北林上空鸣叫。点评:《诗经》中有:“栢(yù,形容鸟飞得快)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这两句,移情于物,借物抒怀。孤鸿哀号,鸟儿盘旋不定,这种孤独与凄凉不正是诗人当时心境的写照吗?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译文: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点评:“志”,实际就是陶渊明受儒家思想熏陶而希冀实现的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抱负。诗人将时光的流逝与自己的壮志未酬联系起来,可见,归隐多年后陶渊明还在为自己未实现“四海之志”而叹惋,这说明诗人并不是一个只会笑傲山林的隐士。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这种相思情愁没有方法可以消除,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点评:李清照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皱着眉头,愁眉苦脸的。词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如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之情。“才……却……”,表现了“愁”转换之速。词人在此将愁写通了,它通贯全身,无法排遣。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尽的联想。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在《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中,阮籍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提示:诗歌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衬托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出忧思、伤心之情。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李清照的《一剪梅》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试对此简要赏析。提示:(1)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2)词人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分。这情感既像蜜一样甜,又像水一样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3)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