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的发展历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電腦:又稱電子計算機或計算機,一種用電子元件組成的計算機,其利用電子學原理根據一系列指令來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機器。電腦運用這些電子元件快速開或關的特性組合成邏輯電路,因此能進一步執行邏輯運算。 電腦以數位化【0或1的資料型態】的方式處理「聲音、影像、文字、 數字、 動畫、圖片…」各類型的資料,而這些資料就是以數位編碼型態存在於電腦中。 * * 參考資料: 通訊發展史、ASCII碼、電磁學的故事、硬碟構造 電腦可以說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發明,和目前人類最常用到的家用電子產品 如:電話、電視相比,它的功能要複雜且強大很多。見下表: * 電腦一般區分成硬體(Hardware)和軟體(Software)兩大部分。其中硬體指的是電腦看得見的各項電子和機械設備;而軟體則是用來使電腦硬體發揮功能的程式及指令等,兩者缺一不可,需互相合作,才能發揮出電腦最大的效用。 電腦硬體主要的部分由電子元件組成,因此一般常以所用之電子元件來劃分電腦的各個世代。 * 1946~1958年—真空管時期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w/index.php?title=%E7%9C%9F%E7%A9%BA%E7%AE%A1variant=zh-tw * 在1946年製造出來第一部通用型電腦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ENIAC被公認為是全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由於真空管體積大、佔空間、不易散熱、壽命短、易故障等缺點,此時的電腦只有美國政府和大銀行才負擔得起其花費。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w/index.php?title=ENIACvariant=zh-tw *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是1946年美國軍方發展出來的機器,用來計算大砲飛彈的軌道。它長約15公尺,寬約9公尺,重約30公噸,使用約18,000支真空管,耗電150,000瓦,使用十進位系統,每秒可進行5,000次加法或乘法運算。 因為當時真空管的技術未臻成熟,品質不佳,平均每15分鐘會燒毀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員需花費超過15分鐘找出燒毀的真空管來替換掉,可見其操作和使用上的難度頗高。 * 1959~1964年—電晶體時期 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成功研發第一個電晶體(transistor,圖1-20)。由於電晶體和真空管相比,具有耗電少、體積小(約為真空管的1/20大小)、速度較快、穩定性高等優點,使電腦製造發生極大的變革。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w/index.php?title=%E9%9B%BB%E6%99%B6%E9%AB%94variant=zh-tw * 美國貝爾實驗室亦在1954年發展出第一部以電晶體為主要元件的電腦。至此電腦開始逐步進入政府機關、企業和學校。 資料來源:2/primary/info_edu/tp_tt/content/bcc/history.htm * 1965~1970年—積體電路時期 1958年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將數百個積體電路元件(電晶體、電阻、二極體…等等)放到微小的晶片上,稱之為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簡稱IC)。使用積體電路為主要元件的電腦,又比電晶體電腦具有更省電、體積更小、可靠度更高、價格更低廉等優勢。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w/index.php?title=File:Three_IC_circuit_chips.JPGvariant=zh-tw * 此時期的代表是IBM推出的System 360系列,它也提出同系列的電腦需具有向下相容的特性,即在舊系統上開發的軟體可以移植到新電腦上並且能正確執行,不需要重新撰寫。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w/index.php?title=System/360variant=zh-tw * 1971年~現在—超大型積體電路 由於積體電路技術不斷進步,科學家研發出內含上萬顆電子元件的積體電路,稱之為超大型積體電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簡稱VLSI)。 第*頁 資料來源: .tw/pipi/BCC(HardWare) 此時代表性的電腦有西元1977年美國蘋果電腦公司(Apple)發明的Apple II電腦。和西元1981年IBM公司發明的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 PC),現今的個人電腦就是以VLSI的基礎技術發展出來的成果。 資料來源: /w/index.php?title=Apple_IIvariant=zh-tw * 行動電腦(筆電、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 人工智慧【雲端智能管家】 Google Home Amazon Echo 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