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3汽车用纺织品.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二章汽车用纺织品的原料 在汽车用纺织品中所使用的纤维原料几乎涉及了所有的天然纤 维、化学纤维和高技术纤维。但由于性能的不同,各种纤维在汽车 用纺织品的用量有明显的差异。目前在汽车用纺织品的原料选择上 主要以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纤维和毛、麻等天然纤维为 主。这几年来,随着非织造布加工技术的不断完善,在汽车用纺织 品中非织造布的用量在不断加大,所以对非织造布的研究也是非常 重要的。 在本章中我们将主要对在汽车用纺织品中应用较多的聚酯纤 维、聚酰胺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现状、制备过程、结构性能以及纺 丝加工工艺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在本章中我们也将对一些重要的 和新型的天然纤维进行阐述。对于非织造布的内容将在后面的章节 专门进行论述。 第一节聚酯纤维 一、聚酯纤维的发展历史 聚酯纤维是三大合成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纤 维)中实现工业化最晚,但发展速度最快的纤维。它是由大分子链 中的各链节通过“酯基”相连的成纤聚合物聚酯为原料经熔体纺丝 制得的一类合成纤维,主要品种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通常 聚酯纤维即指这种纤维,中国称涤纶,英文缩写为PET。国外的 商品名如:美国的“Dacron”、日本的“Tetoron”、英国的“Ter- lenka”以及前苏联的“Lavsan”等^其他还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 酯纤维、聚醚酯纤维等。 聚酯纤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纺织原料,它对伸长、压缩、弯曲 等形变的恢复能力(即弹性)与羊毛接近,且因纤维大分子链的刚 37 性较大,弹性模量高,纤维不易变形,其加工的织物洗后不皱,可 以不熨烫。聚酯纤维强度一般为44〜71cN/dtex,比棉花高1倍, 比羊毛高3倍,还有良好的耐热、耐晒和耐磨性,能在一 70〜 170°C内使用。聚酯纤维的染色性能和吸湿性能差等缺点,正通过 采用与其他组分共缩聚、与其他聚合物共熔纺丝及纺制复合纤维或 异形纤维等改性途径来加以解决。 聚酯纤维的研究是从1928年美国杜邦公司的Carotherse对脂 肪族二元酸和乙二醇的缩聚研究开始的,而真正生产出有实用价值 的聚酯纤维是1941年英国卡利科印染工作者协会(CPA)的 Whinfiedld和Dickson在Carotherse工作的启发下,通过选用具有 对称结构的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进行缩聚制得高熔点的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酯后才实现的。1948年,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开始聚 酯纤维的工业化试验研究。1953年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实现工业化 生产。随后英国、日本、联邦德国等相继进行生产。1962年聚酯 纤维产量超过聚丙烯腈纤维,1972年超过聚酰胺纤维而居合成纤 维诸品种首位。1984年聚酯纤维世界产量达6. 15Mt,约占合成纤 维总产量的52%。现在由于聚酯纤维具有较高断裂强度和弹性模 量,适中的回弹性,较好的耐热和耐光性能,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 服用和工业的许多领域。短纤维可以纯纺,也可与天然纤维及其他 化学纤维混纺•,长丝可加工制得弹力丝,也可制轮胎帘子线、工业 绳索、传动带、滤布及渔网等,还可用作电绝缘材料以及制备人造 血管等。 作为化学纤维中的第一大品种,聚酯纤维的产量已从1991年 的121. 6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1138万吨。随着合成纤维技术和新 型加工技术的不断研究成功,在替代天然纤维、仿制天然纤维、超 过天然纤维上聚酯纤维正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新型的高性能、多 功能聚酯纤维如“新合纤”与“新新合纤”被不断地开发和应用。 二、聚酯纤维新产品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 1.国外聚酯纤维新产品开发及应用现状 (1)新合纤的发展历程新合纤是一种20世纪80年代末产生 的高科技纺织品,随后得以篷勃发展。新合纤是指以新型的合成纤 38 维为基础,用先进的后加工技术制成的新一代织物。所以新合纤既 指新型的合成纤维又指具有优异性能的织物。新合纤的出现,结束 了合成纤维从本质上模仿天然纤维的时代,进人了合成纤维自身的 发展阶段。它是在模仿天然纤维的基础上,综合了合成纤维的优点 而发展起来的,出现了一种质的飞跃,在性能上已全面超过了天然 纤维织物。聚酯纤维仿真丝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从60年

文档评论(0)

186****83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