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多轴应力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几乎不存在单一轴压或轴拉应力状态;
◆梁、板、柱构件,混凝土事实上处于二维或三维应力状态;
◆双向板、墙板、剪力墙和折板、壳体,重大的特殊结构,如核反应堆的压力容器和安全壳、水坝、设备基础、重型水压机等,都是典型的二维和三维结构,其中混凝土的多轴应力状态更是确定无疑;
◆设计时,如采用混凝土单轴压或拉强度,其结果是:过低地给出二轴和三轴抗压强度,造成材料浪费,却又过高地估计多轴拉-压应力状态的强度,埋下不安全的隐患,显然都不合理。 ; 许多国家对混凝土多轴性能的大量系统性试验和理论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有的已经融入相关设计规范。
美、英、德、法等国的预应力混凝土压力容器设计规程、俄国和日本的水工结构设计规范,以及模式规范CEB-FIP MC90等都有明确的条款,规定了混凝土多轴强度和本构关系的计算公式(或图、表)。这些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自上世纪60年代,我国一些高校和研究院相继开展了混凝土多轴性能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取得了相应成果,为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中首次列入多轴强度和本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另外,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渐趋成熟,为准确地分析复杂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运算手段,研究合理、准确的混凝土破坏准则和本构关系已成为可能。电子量测和控制技术的进步,为建造复杂的混凝土多轴试验设备和改进量测技术提供了条件。
混凝土的材料性质复杂多变,其多轴强度和变形又随三轴应力状态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至今还没有,以后也难以找到一种准确的理论方法,可以从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质、组成和制备工艺等原始条件推算其多轴力学性能。因而,最现实和合理的办法是创建混凝土多轴试验设备、制作试件直接进行试验测定。 ; 试验采用圆柱体或棱柱体试件,当试件三轴受压(C/C/C)时,必有两方向应力相等,称为常规三轴受压,以区别真三轴受压试验。
如果采用空心圆筒试件,在筒外或筒内施加侧压??还可进行二轴受压(C/C)或拉/压(T/C)试验。;2、真三轴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的构造见图。 ; 试验中:试件挤在一角,变形增大时试件受到不对称应力增大。因为轴是互相固定死的,变形得不到互相补偿。这种机械设备限制在试件中产生强制应力,实测破坏荷载并不能真实代表试件的破坏荷载。;慕尼黑工大(68年); 共同特点是:在3个相互垂直的方向都设有独立的活塞、液压缸、供油管路和控制系统。
但主要机械构造差异很大,有的在3个方向分设丝杠和横梁等组成的加载架,有的则利用试验机施加纵向应力,横向(水平)的两对活塞和油缸置于一刚性承载框内,以减小设备占用空间,方便试验。;; 在复杂结构中,混凝土的三向主应力不等,且可能是有拉有压。显然,试验装置应能在3个方向施加任意的拉、压应力和不同的应力比例(σ1:σ2:σ3)。70年代后研制的试验装置大部分属此类。
真三轴试验装置的最大加载能力为压力:
3000 kN / 2000 kN / 2000 kN
拉力为: 200kN / 200kN
混凝土试件一般为边长50~150 mm的立方体。进行二轴应力状态试验时.也可采用板式试件,最大尺寸为200 mm× 200 mm× 50 mm。
真三轴试验装置需要自行设计和研制,且无统一的试验标准可依循,还有些复杂的试验技术问题需解决,造价和试验费用都比较高。但是为了获得混凝土的真三轴性能,却又缺之不可。; 在设计混凝土的三轴试验方法和试验装置时,有些试验技术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否则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决定三轴试验的成败。主要的技术难点和其解决措施有:;2、施加拉力
对试件施加拉力,须有高强粘结胶把试件和加载板牢固地粘结在一起。此外,试件在浇注和振捣过程中形成含有气孔和水泥砂浆较多的表层(厚约2~4 mm),抗拉强度偏低,故用作受拉试验的试件先要制作尺寸较大的混凝土试块,后用切割机锯除表层≥5 mm后制成。
3、应力和应变的量测
混凝土多轴试验时,试件表面有加载板阻挡,周围的空间很小,成为应变量测的难点。试验中一般采用两类方法:
①直接量测法,在试件表面上预留浅槽(深2~3 mm)内粘贴电阻应变片,并用水泥砂浆填满抹平;或者在打磨过的试件棱边上粘贴电阻片(影响试件性能,应变片可能被破坏);
②间接量测法,使用电阻式或电感式变形传感器量测试件同方向两块加载板的相对位移,扣除事先标定的减摩垫层的相应变形后,计算试件应变。
前者较准确,但量程有限,适用于二轴
文档评论(0)